水镜先生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里的卧龙凤雏便是诸葛亮与庞统,诸葛先生光芒万丈后人无不识,庞统却是黯淡得多。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庞统能收获“凤雏”之名与诸葛亮比肩,得益于他们共同的老师司马徽的鼎立背书。但名气虽盛,人气却不够,拿现在的话说是没流量。他最早是周瑜的幕僚,后来拜在刘备麾下做谋士。
(相关资料图)
周瑜死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孙权见之不喜,嫌其貌丑,加之当时东吴许多能人志士,孙权没看上他。但庞统是献出赤壁之战连环计的人才啊,诸葛亮眼清目明把他捞给了刘备。刘备起初也是以貌取人,只给他派了一个小县令。庞统到任后消极抵抗不作为遭人投诉,才有了契机让刘备重新对他委以重任。
影视形象:庞统
所以,庞统真的是因为“貌丑”致扬名受限吗?
不完全是。
首先,庞统早期的名声除了老师的背书,有部分是自己当“夸夸团”置换回来的。庞统这人有一个非常优良的品格,爱夸人,对士人多半是肯定、赞美、鼓励,因此刷了不少回赞。
其次,庞统早亡,在世时的功业还当不上“济世之才”。他职业生涯不乏高光时刻,比如骗得曹操铁环连船,被周瑜一把火烧尽,事了还能全身而退,当真是套路鬼才。再者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为刘备入蜀做出了非常贡献。只可惜,率众进围雒县(今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途中被飞箭射中,卒,时年三十六岁。
有人会说,如果庞统不这么早亡,或许会有更大的建树,能名副其实的比肩诸葛孔明。
或许吧。但人的命格有时已写就性情里,结局早有预期。
庞统投奔刘备的时候,是拿着诸葛亮和鲁肃的举荐信的,但他宁愿摆烂曲线求关注,也始终没有拿出诸葛亮写的那封信,多半还是受齐名“卧龙”所累,放不下面子。文人傲骨未尝不可,但纷飞乱世,既想出世立业,就不能被虚名蒙心。
涪城大捷之后,刘备设宴庆祝,遭庞统当众顶撞,“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庞统的话是没错的,但太过不留情面,他手下的将领也有样学样,攻雒县时,魏延不听将令,与黄忠争功,致战局僵持,刘备耐心不再。诸葛亮传书提醒庞统切要谨慎稳妥,但庞统置之耳后,坚持哀兵攻城……
结局已然明了,英雄命短,很是遗憾。有一个问题也随之永远埋葬,那便是,庞统攻城之急切,到底是判断有误,还是心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