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屈原这个爱国诗人,不是在背诵他的千古名篇《离骚》 ,也不是《九歌》.......而是小时候过端午节吃粽子时,问家里的长辈,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呀?长辈道: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
据记载,屈原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40年,他是楚国王室的远亲。在楚怀王时担任左徒一职,对内掌管起草号令,对外接待他国宾客,处理外交事务等多项工作。相当于今天的外交官一类的官职,很得王室宗亲的信任。屈原本人学识渊博,又很会说话,对国家大事小情都尽心尽力。关键是他忠君爱国,为了对抗强秦还曾出使齐国,践行联齐抗秦的政策。
【资料图】
有个叫靳尚的楚国官员见楚怀王很信任屈原,便对屈原心怀嫉妒。一次楚怀王要屈原起草一项指令,靳尚想按自己的意思草拟此令,便要屈原交出草稿,屈原不肯。靳尚随后向怀王谗言道:“朝廷要屈原制令,大家其实都知道是大王的旨意,然而每次政令一颁布,屈原便对外夸耀是自己的功劳,大王您没有他都不能制令了。”怀王听了很生气,从此便开始有了疑心且疏远屈原。不久又找了个理由罢免了屈原的左徒官职,降为三闾大夫。这相当于连降五级,将屈原从国家高级领导中心赶了出来。
楚怀王十六年,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目的就是离间楚的关系。张仪承诺,如果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便愿意送楚国六百里土地。贪心的怀王因此而受骗,张仪回到秦国等来楚齐两国交恶的消息后便撕毁了约定。怀王大为光火,派军攻打秦国,结果却损兵折将,丧失了城池和土地。这时怀王又想寻求齐国的原谅,因此想起了屈原的好,派屈原出使齐国。
得到消息的秦国出于外交考虑,这时又想与楚国议和来孤立齐国,就答应归还刚夺得的土地。楚怀王余怒未消,想秦国交出张仪杀掉解恨。聪明的张仪先用厚礼贿赂了怀王宠姬郑袖与彼时已是宠臣的靳尚。昏聩的怀王听信了郑袖的枕边风和靳尚的小人之言,竟放走了张仪。
此时屈原还身在齐国,听闻楚国又被秦国如此玩弄羞辱,很是气愤,便在未征得怀王同意的情况下贸然从齐国赶回楚国并谏言怀王杀了张仪。由于屈原忠诚凛然的苦谏,怀王有些后悔放了张仪,于是立即派人去追张仪,可此时张仪已经出了楚国国地境。公元前 304 年,楚国正式与秦国联盟,再次失信于齐国而投入秦国的怀抱,白白葬送了屈原联齐的成果。
因为屈原始终反对怀王背齐亲秦,这使得亲秦派怀王幼子子兰和靳尚对屈原相当反感,便不断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秦最恨亲齐的屈原,现在秦楚已经结盟了,可屈原还在抨击秦国。万一秦国怪罪下来,那楚国就要大难临头了,所以应该将屈原定罪,向秦国示好。"昏庸无能的怀王听信小人谗言,将无辜的屈原定罪并流放到汉北。屈原无辜被罢免,忧愤之下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
在屈原被流放期间,背信弃义的秦国多次毁约,发兵攻打楚国,楚国因此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楚怀王这时又想与齐重修旧好,便下令召回被流放的屈原。于是在怀王三十年流放了五年的屈原又重新回到都城郢都。也就在这一年秦军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国在军事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秦国派人送信给怀王,约楚怀王谈结盟的相关事宜事。昏聩无能又异想天开的怀王居然想亲自前去参加会谈。屈原知道后,冒死上谏:“秦国凶残不讲信义,大王绝不能去秦国啊。”靳尚则主张与秦修好,称:“万万不可得罪秦国,否则秦国又加兵攻打楚国,后果不堪设想。”无能的怀王便去问小儿子子兰。子兰因为娶了秦国公主为妻,是个亲秦派,便竭力劝怀王去赴约。怀王听了子兰的话后,便不理屈原的劝谏决定出发赴约。哪料,怀王这一走果然中了秦国的圈套,遭秦军伏击而被囚禁,有去无回。最终惨死于秦国。
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子兰任令尹,屈原任三闾大夫。此时,楚人把怀王的死归咎于靳尚、子兰,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对屈原的嫉恨。于是顷襄王在子兰、郑袖、靳尚众人的谗毁下,又将屈原流放到了江南。
公元前278年,六十二岁的屈原走到江滨,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回想自己这一生忠君爱国却落得如此下场,悲愤交加、痛不欲生之下,便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了。
一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却落得如此境地。也让我们对封建王权的独裁有了新的认知。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