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认为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是个碌碌无能之辈,他一生都被武则天牵着鼻子走,似乎是个傀儡皇帝一般,连李唐江山都被武则天夺取,真是窝囊至极。
错了,全错了。面对这样的说法,李治的心里苦啊。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治不仅不窝囊,还是一位极具智慧,且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不仅是正史夸赞李治,外国人对李治也有极高的评价。
然而他吃亏就吃在前有父亲李世民,后有他的老婆武则天。这两个人太过于耀眼,将他的光芒完全掩盖,所以他是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皇帝。
仁厚皇帝?
李治仁厚,这是李世民以及众大臣对他的印象。当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争斗之际,李治顺理成章成为了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选。这是典型的黄雀在后。
不过李世民去世之前无意之中加强了相权,安排了李治的舅爷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来当辅政大臣。
虽然这样安排可以使李治能够很好地完成政权交接,但李治面临的局面和当初隋炀帝面临的局面相同,那就是被关陇贵族牵制。
事实也确实如此,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关陇贵族的代表,尤其是长孙无忌更是关陇贵族的领头人。所以我们看史书,李治登基初期做事处处掣肘,凡事都要听从舅爷的安排。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大臣们当初将李治推上皇位,看中的就是李治仁厚的性格。皇帝好糊弄,那么大臣的日子则可以悠然自得,舒舒服服。
然而大臣们哪里能想到,看似宽仁善良的李治,其实是个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人。
何出此言?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城府。
第一是立皇后武则天。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李治就和她走到了一起。李世民去世后,又将其带入皇宫,甚至完全无视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直接立为皇后。
就问你牛不牛?直接硬刚关陇贵族,还是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别忘了,隋朝的隋炀帝是何等霸道之人,见到关陇贵族的人都要躲避,不然也不会多年远离长安。而李治毫无畏惧,直面硬刚,目的是激怒长孙无忌,然后让武则天去对付长孙无忌。
第二是杀长孙无忌。长孙武就是李治的舅爷,当朝宰相,关陇贵族的领头人。身份够牛,背景够强大吧。但有人举报他谋反后,李治以此为借口,该杀就杀,毫不手软。
或许长孙无忌临死的时候都无法相信,看似柔弱的外甥居然如此狠辣。
大权在握
李治一箭双雕,不仅抱得美人归,还除掉了绊脚石。当然,收回权力加强了皇权,才是重中之重,不然他怎么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不对啊,印象中李治能有什么抱负?被武则天拿捏得死死的,就是一个傀儡而已。
可别开玩笑,李治成功扳倒了长孙无忌后,到死都将政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且一直进行着开疆拓土的征程。
我们看史书上写得明白:
“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
这些地盘之前都是西突厥的,李治吞下了。
然而这还仅是开始。李治先后灭掉了西突厥,高句丽,百济,完成了隋炀帝和李世民的夙愿,更是将唐朝版图扩大到了巅峰,超过了唐朝所有的皇帝。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唐军还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战”。此战重挫日本,彻底阻止了日本染指朝鲜的野心。
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正是李治厉害的地方,甚至让西方人都感到恐怖。
外国人的评价
在西方,突厥人被称之为“黄祸”,在野蛮突厥人的冲锋之下,许多欧洲国家都遭受了苦难。
然而突厥大军对阵唐军时,却毫无还手之力。大唐甚至一路打到了黑衣大食国,在这里建立了安西都护府。本来突厥人就让西方人感到恐惧了,而李治的唐军居然可以轻松将其击败,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这就是外国人对他的评价。
可以说,李治在武功方面非常出色。
当然,他在文治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李治这个人本身就热爱诗词,他的散文《监国求贤令》字字珠玑,将那份如饥似渴想要寻求贤能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是个非常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读书人的皇帝。
因此李治登基之后重建科举,推广科举,增加通过科举后起用的官员数量。同时减弱了世袭制,让更多读书人可以获得做官的机会。
李治的这项举措算不上惊艳,但绝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中国科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治在经济,文化,外交,法律等方面都很有建树,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其实说得越多,越是感觉李治这个人很了不起。
至于李治为何让武则天当了皇帝,其实换做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想到一个女人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武则天最多也就是垂帘听政罢了。
所以如果总拿这件事来批评李治,显然有失公允。
参考资料:《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