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对于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评价,大多都是雄才伟略、气概非凡,事实的确如此。朱元璋于1352年在定远起兵,到1368年建立大明朝,十几年的时间,他完成了从贫民到皇帝的神奇转变。

而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洪武朝,大明官员们却过得非常“难熬”,朱元璋幼时经历的磨难,使他不仅对贪官冷酷无情,对其他所有官员也有着提防心理。

因此,在朱元璋手下做官很考验人,必须尽心尽力办事,稍微犯点错,就不知道会引来多么严重的处罚。

曾经就有一位清官,罢官后被要求回乡,结果却凑不齐回家的路费,朱元璋知道后大怒,不仅没有对这名官员施以援手,还将其处以腐刑。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这样做呢?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咱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会拍龙屁”的曾秉正

曾秉出生于江西南昌,从小饱读诗书,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全国百废待兴,为了使各地尽快恢复到正常秩序,朝廷广纳各方人才,曾秉正抓住了此次机会,步入了仕途。

起初,曾秉正被举荐为海州学正,虽然只是九品小官,但对于曾秉正来说也算专业对口。然而在洪武九年发生的一次“天变”,却给了曾秉正一次给朱元璋进言的机会,而他也抓住了机会,获得了朱元璋的赏识。

原来,洪武九年,大明朝发生了一次天灾,古代人比较迷信,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但朱元璋可不这样认为,他不信天谴这一套。

为了找出这次天灾发生的缘由,朱元璋决定广开言路,问问大明各地官员对此次天灾的看法。

曾秉正一看机会来了呀,写文章不正是自己最擅长的吗,如果获得了皇帝的赏识,那自己飞黄腾达之日就不远了。

于是曾秉正绞尽脑汁,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对朱元璋大加赞美,核心内容大致如下:

古之圣君不以天无灾异为喜,惟以祗惧天谴为心,陛下圣文神武,统一天下,天之付与,可谓盛矣,兵动二十余年,始得休息,天之有心于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咱们的大明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此次天变代表着百姓们的苦难即将结束,大家都期待着在皇帝陛下的带领下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手下官员们对他阿谀奉承,但曾秉正的话却说到了老朱的心坎里,谁说天变就一定代表着皇帝无德,这个小曾就说的挺好嘛,这小子是个人才,必须要赏。

于是,曾秉正被越级提拔为刑部主事,此后经过数十年的奋斗,逐步升迁为陕西参政。

罢官还乡,竟卖女儿筹集路费

后来,朱元璋成了一个新部门“通政司”,主要职责就是奏报臣民建言、申诉冤案等等,并且让曾秉正做了部门主官。

这个职位非常适合曾秉正,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三天两头给老朱上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开始,老朱还认为曾秉正是个能臣,尽心尽力办事,但日子久了,老朱就厌烦了。后来曾秉正又不知进言了什么,竟惹得朱元璋大怒,罢黜他的官职,打发他回老家。

曾秉正被免官了,心情想必无比复杂,但他无暇多想,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回家路途遥远,路上的花费一定不少,可问题是,他没钱啊。

当官那么多年,曾秉正自认十分清廉,朝廷发多少俸禄,他就拿多少,贪是不可能贪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但曾秉正当了那么多年官,即使不贪,也不应该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吧,当然也不排除他是真的没钱,毕竟朱元璋时期的官员俸禄是很低的。无奈之下,曾秉正只好将其四岁的女儿卖了,换些回家的盘缠。

好巧不巧,这件事还偏偏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听后大怒:“怎么,给我老朱当官就那么寒碜,朝廷发的俸禄还不够你花销?堂堂朝廷三品大员竟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你这是在打我老朱的脸啊。”

朱元璋认为曾秉正肯定是在说谎,于是对其处以腐刑。此后,曾秉正便不知所踪。

朱元璋为何对曾秉正卖女儿之举那么生气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困,从小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成为皇帝之后,更是设立严苛律令限制官员贪钱,但贪污现象仍屡禁不止,因此朱元璋打心底里不信任这些手下,认为他们个个都富得流油。

在朱元璋眼中,曾秉正作为正三品官员,家中钱财肯定不少,不至于将亲生女儿卖了换路费。再说,曾秉正这个层次的朝廷要员,谁没有几个门生故旧,借点银子花花,人家还敢不给?

那曾秉正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有可能是“沽名钓誉”,为自己赚取清廉的名声,也有可能是裹挟民意向朱元璋“施压”,逼迫朱元璋继续重用自己。

但朱元璋是什么人,什么风风雨雨没经历过,你越是想当官,他就越是不给,卖女儿是吧?那好,以后你就别生孩子了。可怜曾秉正聪明反被聪明误,惹得朱元璋大怒,遭受了腐刑。

实际上,曾秉正卖女儿的举动也触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早年朱元璋见过太多卖儿卖女的人间惨事了,他建立大明朝,勤勤恳恳治理天下,不正是为了这类惨事不再发生吗?这下好了,连曾秉正这样的三品大员都要卖女儿换路费,这不就是在赤裸裸地嘲讽朱元璋无法治理好天下吗。

所以,曾秉正落得如此下场,并不冤。

结语

说实话,如果曾秉正连自己的亲女儿都能卖,又怎么可能会是个爱民如子的清官呢?就是在沽名钓誉罢了。

朱元璋是从乱世中崛起的英明皇帝,曾秉正的那点小心思当然瞒不过朱元璋,不管是权还是名,只有他想给,你才能有,如果你要抢,那不好意思,只能拿你大好人头试试我老朱的刀锋不锋利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