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看到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决定借机发行公债。“救国公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行的。

“救国公债”是抗战爆发后发行的第一笔国债,和抗战前发行的公债相比,发行量是最大的。

1937年9月1日,“救国公债”开始发行,计划发行5亿元,后来发行计划基本完成。为什么发行情况这么好呢?以前我的文章介绍的民国第一公债--中华民国军需公债,计划发行1亿元,实际完成1千多万。这二个债券为什么有天壤之别呢?

“救国公债”发行有三个特点。第一,公债购买时,除了现金,其它有价物品亦可。第二,利用民众爱国热情,到处设点,在哪都可以买到。第三,设立奖励条款。

“救国公债”共有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0000元六种面额,从1941年开始还本,每年抽签一次,分30年还清。但后来国民党政府经济崩溃,100元面额的公债只能换金圆券4角,到最后也未还清,到头来,购买者大多本息无归。

此套“救国公债”市场价格随着面额的大小,价格也不同,尤其大面额很难收集。

值得注意一点,此套债券不同面额纸张不同,例如10元公债券要比5元公债券纸张厚许多,5元公债券纸张发软。

民国公债券由于带有息票,一般票幅都很大,但普遍品相不错。

在我的文章中,会有很多收藏知识、故事和大家分享。

欢迎喜欢收藏的朋友关注、点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