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帝死后,杨坚掌握了朝廷的大权。然而,杨坚深知,虽然控制了朝廷,但分散在各地的地方大员未必会买自己的账。除了将五王骗回京师外,他还想到了威望很高的相州总管尉迟迥。

他派遣尉迟迥的侄儿、魏安公尉迟惇携带皇帝诏书前往相州,征召尉迟迥人朝参加宣帝的葬礼。五月二十八日,杨坚以皇帝的名义任命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又以小司徒叱列长叉为相州刺史,先命其前往邺城上任,韦孝宽随后进发。

接替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的韦孝宽行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尉迟迥派遣大都督贺兰贵携带书信问候韦孝宽。韦孝宽在与贺兰贵的谈话中,发现尉迟迥形迹可疑,遂谎称得病,缓缓前行,又派人前往邺城寻医问药,暗中侦察城内的动静。韦孝宽的侄儿韦艺时任魏郡(治所也在邺城城内)太守,是尉迟迥的死党,尉迟迥遂派他前来迎接韦孝宽。韦孝宽询问韦艺尉迟迥葫芦里究章卖的什么药,但韦艺没有吐露实情。韦孝宽大怒,当即下令随从要杀了韦艺,韦艺只好将尉迟迥的计划和盘托出。得知尉迟迥将要举兵的实情后,韦孝宽立即与韦艺一起西去。

杨坚又命令候正(侦查官)破六韩哀前往邺城,劝说尉迟迥,并暗中给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写信,命他们暗中防备。尉迟迥得到密报后,遂诛杀了晋昶和破六韩哀等人,然后,他召集文武官员和邺城军民,自称大总管,代行皇帝职权,组成临时政府。当时,赵王宇文招已经进京,尉迟迥遂迎立宇文招的小儿子为皇帝,以其名义发号施令。

青州总管尉迟勤是尉迟迥的侄儿,他刚接到尉迟迥书信时,还把书信转呈了朝廷,但不久,就又服从了尉迟迥。尉迟迥统辖下的相州、卫州、黎州、洺州、贝州、赵州、冀州、瀛州、沧州以及尉迟勤统辖的青州、齐州、胶州、光州、莒州等地全部叛乱,有数十万军队。除此之外,荥州刺史邵公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均响应尉迟迥。怀县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也举城投降了尉迟迥。

尉迟迥派人劝诱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李穆逮捕了他的使者,将书信原封不动送交朝廷。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父亲统辖之地地势险要,且统领天下精兵,暗中劝李穆响应尉迟迥,但李穆不从,不过,李穆也是心存观望。杨坚派内史大夫柳裘来到并州,给李穆分析利害关系,又将李穆在朝中担任左侍上十的另个儿子李士浑回到并州,转达自己愿与李穆深交的诚心。

李穆的侄儿李崇时任怀州刺史,原本有归顺尉迟迥之心,当他得知李穆已经投靠了杨坚,不得已也归顺了杨坚。尉迟迥劝诱徐州总管源雄、东郡太守于仲文,但二人均不从命。尉迟迥还命人北上,与高宝宁联络,并通过高宝宁联系突厥、希望能得到突厥的帮助;他还与南陈联系,答应将淮南之地割给南陈,以换取南陈的支持。

六月十日,杨坚调集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颇公梁土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陇西公李询等人均为行军总管,东出讨伐尉迟迥。与此同时,尉迟迥命令大将军石逊进攻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投降;派遣西道行台韩长业进攻潞州,活捉了潞州刺史赵威,任命当地人郭子胜为刺史。投降尉迟迥的原永桥镇将纥豆陵惠率军袭占了巨鹿,并趁势北上进攻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进攻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率领青州、齐州的军队包围了沂州;大将军檀让攻克了曹州、毫州,驻扎在梁郡。席毗罗的军队号称有八万之众,驻扎在蕃城,攻陷了昌虑、下邑二地。李惠从申州率军进攻永州,一举将其攻克。

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担任朔州刺史,李穆投靠杨坚后,即发兵北上将其抓获,送交了长安;同时,他还派兵进攻刚刚被尉迟迥任命为潞州刺中的郭子胜,也将其擒获。李穆稳居山西,不仅堵住了尉迟迥进攻山西的通道,而且也让其无法放心大胆地继续西进。于是,在尉迟迥得知徐州总管源雄、东郡太守于仲文不降的消息后,他决定派宇文胄从石济渡过黄河,宇文威从白马渡过黄河,两路夹击于仲文。于仲文弃城西逃,尉迟迥诛杀了他的妻子儿女。尉迟迥又命令檀让抢夺黄河以南的各个城池,杨坚任命于仲文为河南道行军总管,命其调派洛阳的驻军前去讨伐檀让,又命令杨素率军进攻宇文胄。

除了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响应尉迟迥之外,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也起兵响应尉迟迥,七月二十六日,杨坚任命柱国王谊为行军元帅,前去讨伐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也拒绝听从杨坚,率领益州军队进攻始州,杨坚任命梁叡为益州总管。梁叡来到汉川,无法前进,杨坚遂任命其为行军元帅前去讨伐王谦。

此时,北周境内一片大乱∶以长安为基点,东北(尉迟迥)、东南(司马消难)、西南(王谦),另外,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县)、荆州(今河南省邓州市)、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三地的山蛮也趁机发动叛乱,攻破郡县。

尉迟迥派遣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骑驻扎在武陟,七月,韦孝宽率领的朝廷军队也来到了河阳,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包围了怀州,韦孝宽派兵将叛军击退。但此后,众将迟疑,就不肯先行了。

与此同时,周军又继续向前推进到永桥城。众将均请求攻下此城,韦孝宽反对道∶"永桥城城池虽小,但十分坚固,如果攻不下来,会挫伤我军的锐气。如今,只要我们击破他的大军,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于是,韦孝宽置永桥城于不顾,直接率军推进到武陟,安营扎寨。恰巧,当时沁水河水暴涨,韦孝宽的军队与尉迟惇的军队隔河相持。

高颖来到军中后,李询与他同心协力,维护大军的稳定。李询还多次劝说弟弟李崇,李崇这才死心塌地归顺了朝廷方面。虽说李询曾密报宇文忻也接受了尉迟迥的贿赂,但宇文忻与杨坚私交甚深,高颖到后,也将他引为心腹,部队的重大行动只与他一人商量、定夺,高颖的到来,统一了朝廷军队的步调,稳定了军心,避免了朝廷军队在大战之前就自行崩溃的危险。

高颖命令朝廷军队在沁水之上架设浮桥,准备渡河与叛军决一死战。尉迟惇命令叛军在沁水上游放下火船,试图烧毁浮桥,但朝廷部队在水中构筑了"土狗",尉迟惇的计谋没有得逞。尉迟惇见状,遂命令部队稍稍向后退却,打算趁朝廷军队渡过一半后再给予致命一击。可是,对岸的韦孝宽见敌军退后,立即下令擂鼓,全军很快就渡过了沁水。过河后,高颖又下令烧毁了浮桥,将军队置于死地,断了士兵们后撤的念头,接着,朝廷军队就向叛军发起了进攻,叛军大败。朝廷军队乘胜追击,尉迟迥又派遣三千精锐骑兵,提前埋伏在野马冈(今河南省安阳市北三十三里),企图伏击朝廷军队。宇文忻率领五百骑兵前去偷袭,将这三千叛军几乎斩杀殆尽。朝廷军队又追杀到草桥(今地不详),再次大破叛军,尉迟惇单人匹马狼狈东逃。

韦孝宽遂率领大军进抵邺城城下,驻扎在西门豹祠的南面。

八月十七日,尉迟迥以及两个儿子尉迟惇、尉迟祐率领邺城十三万军队,在城南排下阵势,尉迟迥亲自率领一万头裹绿头巾、身穿锦袄的精兵,号称"黄龙兵";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也率领五万青州军队,奔赴邺城支援,已有三千骑兵抵达了战场。尉迟迥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虽然他年事已高,但依然身披铠甲,亲临战场,他手下的军队都是来自关中的子弟兵,都愿意为他死战,邺城有数万百姓在一旁观战。

双方激战中,叛军逐渐占据了上风,朝廷军队开始向后退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宇文忻说∶"情况不妙了!看我用上诡计破他!"于是,他下令所部向一旁观战的百姓射箭,顿时,数万百姓纷纷逃走,相互践踏,哭喊声惊天动地。宇文忻遂命令部下相互转告∶"敌人败了!"不明真相的双方将士都信以为真,朝廷军队军心大振,趁着叛军晕头转向之际,又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叛军大败,尉迟迥等人退入了邺城。韦孝宽遂命令军队将邺城团团包围,并马上就组织了攻城战。李询、贺娄子干(后为隋朝名将)率先登上了邺城城墙,朝廷军队遂攻克了邺城。

邺城城破后,贺娄子干与崔弘度一起追赶尉迟迥,尉迟迥狼狈逃到碉楼之上。崔弘度的妹妹嫁给了尉迟迥的儿子,崔弘度从斜坡上径直冲上碉楼,尉迟迥拉满强弓,就要朝崔弘度射来。崔弘度赶忙脱下头盔,对尉迟迥说∶"你还认识我吗?今日我们各为其主,就不能再存私心了,但我会顾及亲情,约束部队凌辱你的家人。事已至此,请你早早了断,你还等什么呢!"尉迟迥自知无力回天,遂将弓箭摔到地上,对杨坚破口大骂,然后自杀而死。崔弘度对弟弟崔弘升说∶"你去割下他的脑袋。"崔弘升上前斩杀了尉迟迥。韦孝宽下令将邺城小城内负隅顽抗的叛军士兵们全部活埋。

尉迟勤、尉迟惇、尉迟祐三人向东逃往青州。途中,就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追上擒获。杨坚认为尉迟勤起初并没有参与叛乱,特意赦免了他;申州(今河南省信阳市)刺史李惠在尉迟迥失败前就向朝廷投降,杨坚也恢复了他的官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