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年楚汉争霸,想那项羽何许人也!十几岁便力能扛鼎、战争中极少有败绩,往往能以少胜多,被称为西楚霸王。而刘邦在这方面与项羽相比那真是相形见绌,甚至几度差点丢了性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鸿门宴上,若不是项羽不肯杀他,他已是在劫难逃,可见刘邦建立起大汉王朝中间历经了多少辛酸苦辣。
此时的天下已经是刘氏家族的天下,刘邦能建立如此功业,他身边几个良将真是助了他一臂之力。其中萧何、张良、曹参等人皆是人中龙凤。这时候,曹氏是为刘氏的臣子。然而时间总是喜欢与人开玩笑。东汉末年分三国:东吴、蜀汉、曹魏,三者之中取得了最后胜利的竟是曹氏!与汉高祖时代的情形早已截然相反。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不妨往下细看。
战功赫赫的曹参
曹参生于沛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他早年间只是一个小小的狱吏,在监狱里管理一些小事,而萧何是曹参的上司,刘邦是他的下属。早年间他三人由于工作的关系相识,然而发现三人竟是志同道合之人,皆有一番宏图伟志,意图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后来的汉高祖以及重臣萧何、曹参,其实是早年间就已经相识了。
曹参武力过人,后来他追随刘邦一路奋勇杀敌。在楚汉相争之时,他曾带领军队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面临敌将的刁难还是身怀异心的自己人,他都照杀不误。一直到了与项羽决战之际,他也毫不退缩,最终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在军营中,他始终勤勤恳恳,军纪严明,士兵上下无不敬服。
作为一军统帅的他早已与自己的士兵融为一体,每次作战都是士气鼓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曹参始终与士兵共进退。从他出兵打仗天下,到最后做了将军、打败项羽,前后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
刘邦手下的另一位用兵如神的人便是韩信,正可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适时韩信正苦攻赵国相夏说的军队,曹参追随韩信,助其一臂之力,在一场苦战之后,最终斩杀了夏说。
后韩信向东攻打齐国,曹参以左丞相的身份追随韩信,击溃了齐国的军队,夺取了一个军事要地临菑。在回军的路上更是攻打下许多城池,为刘邦的基业扩充领土。就连龙且这样勇猛无敌的大将也败在韩信与曹参的手下。至此,曹参已经帮助韩信平定了齐国,收复了七十多个县。可以说有了曹参的韩信,可谓是如虎添翼。
刘邦汉室基业已定,于是开始对于各个开国的有功之臣追封。其实曹参作为一名武将,出生入死,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浴血杀敌,与一出谋划策的军师萧何相比,曹参吃得苦应该更多一些。
然而刘邦却仅仅封曹参为彻侯,认为曹参的功劳次于萧何,萧何乃大汉居功第一人。此时的萧何与曹参就已经有了嫌隙,那作为汉高祖的刘邦难道看不出曹参的付出吗?这样的封赏究竟意欲何为?
功高盖主、篡夺汉朝
历来的臣子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当时汉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深谙黄老之学的张良便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他告诉刘邦:如今天下已定,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了,请求告老还乡,于是他便归隐山林。曹参手握重兵又立有不世之功,早已有了功高震主之嫌。
鄂千秋等人向刘邦提议“当年我军苦战,粮草是最关键的一环。而萧何从水上冒险为我军输送粮草,这才是胜利的关键所在。而如曹参一般勇猛的将领如果没有萧何一般智慧的支撑,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后世有人猜测,其实这根本就是刘邦的意思,只不过是借着鄂千秋等人的嘴里说出罢了,如果让手握重兵的曹参压在萧何之上,若日后生有异心将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
刘邦自己甚至也说过这样的话:“打天下与打猎本是同样的道理,武将就好比是猎狗,终究要听命于猎人。而在这天下好的猎狗要多少就有多少,能指挥好猎狗的人却寥寥无几!”刘邦将立下汗马功劳的曹参比作猎狗,真是让曹参无比压抑。
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到了东汉大厦摇摇欲坠之时,竟然是曹氏挟刘氏天子以令诸侯。昔年声势浩大的刘氏此时已经是软弱至极、毫无实权。
曹操说自己至死为汉臣,的确,他做到了,他是汉朝的最后一个丞相,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早已将汉献帝刘协的权利架空,所谓的仍然住在皇宫里无非是将他永远囚禁在四方的天里而已,汉献帝想出去是不可能的,曹操的儿子曹彰带领大批军马死死的盯着刘协的一举一动,刘协早已是一个空壳子了。
到了三国后期,曹丕称魏王、曹睿手下的司马懿将诸葛亮镇压,而东吴气数已尽,此时刘家的天下竟然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变成了曹氏的天下。不知道当时刘邦称曹参为猎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被曹姓的人压制至此呢?
总结
虽然刘邦没有给立下汗马功劳的曹参厚待,但是若站在刘邦的角度想一想,一路以来的筚路蓝缕、风霜雪雨才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汉室的辉煌,决不能功亏一篑,所有的隐患都必须排除,否则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将付之东流。
反观曹参,他虽然低于萧何,但后来出任齐相使百姓无不敬服,百姓称他“确定的法令整齐划一”可见曹参有着经世济国之财,他对于刘邦的行为也没有任何怨言,仍然本本分分的做自己的工作,实在是一位好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