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动乱四起,地方割据势力以袁绍和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几经交手,公孙瓒初占优势,后期连战连败,最终在袁绍的算计下兵败自焚。
作为一名出色的武将,公孙瓒手下自然有很多得力干将,有三个是出名的猛将,其中两个没有随着公孙瓒的覆灭而覆灭,而是在下一个时代又闯出一片天地,被曹操和刘备各自捡了个便宜,还有一个却永远留在了公孙瓒的时代,渐渐被世人遗忘。
曹操得田豫
田豫一生事“三主”,最终归入曹操阵营,但他并非“花心”之人,相反,他在“事主”方面很有原则,三国时期选择曹操而不选刘备某种程度上还是因为“忠心”。
田豫最早的时候认公孙瓒为主,刘备投靠公孙瓒的时候,田豫还比较年少,所以就自托于刘备,希望可以跟着刘备一起历练,两人在长久相处中也结下了情谊,刘备对田豫自然十分欣赏。
但是,后来刘备转投陶谦,这让田豫陷入尴尬的境地,虽然现在是跟着刘备混,但毕竟理论上来说田豫是公孙瓒的人,刘备此举相当于背叛公孙瓒,田豫无法接受。
后来,田豫以母亲病重为由离开刘备,重新回到公孙瓒身边,被任命为守东州县令,一心帮助公孙瓒抵制袁绍大军。
王门曾是公孙瓒手下的部将,后来背叛公孙瓒,为袁绍效劳。在面对王门的进攻时,田豫在城墙上发出一番谴责,指责王门犯上作乱,背信弃义,令王门羞愧不已,直接退兵,田豫不战而胜。
后来公孙瓒自焚后,鲜于辅代为太守,他不知道该投靠谁,于是询问田豫。田豫和刘备曾有一段不错的交情,按理来说选择刘备更保险一些,毕竟有点“人情分”,但田豫却说,最终能平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建议依附于曹操。
田豫的建议或许一方面是自己的客观意见,另一方面还是放不下刘备曾经的背叛,这份忠心并没有因为公孙瓒的死亡而消散,而刘备当初的选择也算是有所得有所失。
如果刘备当初没有背叛公孙瓒,那田豫必然会继续跟着他,但当时的情况,大概跟着公孙瓒也没前途,不及时脱离恐怕难谋大业。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大多是“阴险狡诈”,但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惜才如命。投靠曹操后,田豫得到了重用,官至弋阳太守,后来承担了镇守北疆的重任,在对吴战争中也起到很大作用。
刘备得赵云
赵云是三国时期一个名气很大的人物,字子龙,有“常胜将军”的称号。很多人只知道赵云是刘备的得力干将,却不知赵云曾追随过公孙瓒。
公元191年,正值汉末混战之时,赵云所在的常山郡本归袁绍辖下,因众部将认为袁绍并非明主,所以推举赵云为领帅,加入了公孙瓒麾下,从此为公孙瓒效命。
在公孙瓒手下,赵云最大的收获大概是结识了刘备,当时刘备也刚好拜在公孙瓒门下。赵云和刘备颇为投缘,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赵云对刘备的感情远超过对主子公孙瓒。
在抵抗袁绍的战争中,刘备和赵云曾共同出征,并肩作战。
后来,因为兄长去世,赵云离开了公孙瓒,知道赵云此去大概不会再回来,刘备万分不舍,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两人的缘分还很长。
一别7年,公元200年,赵云和刘备在邺城相遇,曾经的友情丝毫未减。当时公孙瓒已亡,赵云也孤身一人,于是打算和刘备同行。刘备当时依附着袁绍,不过只是权宜之计,他背着袁绍让赵云暗中招募兵士,后来又随刘备一起投靠刘表。
刘备与赵云之间的信任有多牢固呢?刘表次子刘琮投降后,曹操派人追击刘备,危急情况下,刘备丢下妻儿,只带了赵云等十余将士逃跑。
跑着跑着,众人发现赵云不见了,于是有人就说他是去投靠曹操了,刘备听后直接打了这人一巴掌,说:赵云是绝对不会背叛我的。果然,不久之后赵云带着刘备的妻子和儿子回来了。
自追随刘备后,赵云一直四处征战,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忠”、“义”、“胆”、“勇”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在打仗方面非常出色,赵云在政治方面也颇有见解。在攻破成都后,有人建议刘备把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将士们,此时赵云站出来,建议刘备把房产、田产归还给百姓。
战争本身就带给百姓巨大的伤害,战后应尽可能的安抚他们,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他们的目的,赵云还引用了霍去病平定益州的故事,最终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来因关羽、张飞被害,刘备愤恨不已,准备攻打孙权,也是赵云站了出来,劝诫刘备伐吴并非上策,不过这次刘备没有听劝,毕竟死的是自己义结金兰的好兄弟,这口气不能忍,结果兵败,赵云前去接应。
与其他武将不同,赵云外能披袍上阵,内能有效谏言,兼具“文臣”和“武将”的能力,虽满腔热血却并不冲动,比较全面完美,所以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英年早逝严纲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没有听过严纲这个人,他的人生确实是昙花一现,令人唏嘘,可以说是三个人里面最厉害的,赵云都是他的“小迷弟”,但他也是最悲催的。
严纲自幼生长在塞北苦寒之地,骁勇善战,还有日行万里之能,后来成为公孙瓒麾下一员猛将,经常同羌人作战。
严纲曾经一个人跑到羌地殴打羌人首领,被羌人追杀了十万八千里,他把这批羌人丢到十万八千里外的荒山野岭后自己轻轻松松折回了,羌兵们都吓坏了。
严纲因此成为边界的“守护神”,令羌人闻风丧胆,对公孙瓒而言,严纲就是自己的定心丸,可以说是“严纲在手,天下我有”,可惜也正是这样的心理害了严纲。
公元191年与袁绍对战,第一次由文丑率军,几番交手后,文丑自知不敌,也看出严纲是心软之人,所以耍了个小心机,避开严纲去追公孙瓒了,之后上来的几员大将更离谱,自己弄伤自己逃走了。
次日再战,严纲认为对方有埋伏,主张按兵不动,公孙瓒却坚决命他出兵,结果落入麹义设下的圈套,严纲被麹义斩杀,这一年,严纲仅仅28岁。
公孙瓒能得这三员猛将是他的幸运,田豫、赵云、严纲的能力和品行都令人敬仰,不过严纲确实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