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苏德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他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是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就是苏联战神——朱可夫。

1896年12月1日,在莫斯科西南部偏远的小山村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他就是我们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小时候因为家里贫困,没有办法上正规学校,但为了让小朱可夫学习知识,父母便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一所教会小学学习,小朱可夫也非常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这样,小朱可夫完成了小学学业,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生活实在困难,为了补贴家用,小朱可夫不得不辍学去当学徒。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小朱可夫依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功课,并偷偷参加中学课程考试,且取得了合格的成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朱可夫随之也加入了沙俄骑兵军队。由于在军队表现优秀,获得了两枚奖章,同时被提升为下士。

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后不久,朱可夫便加入了红军,在军队中受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熏陶,并在1919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部队的大环境下,朱可夫如鱼得水,成长非常迅速,年仅26岁便当上了团长兼政委。随后又获得进入高等骑兵学校深造的机会,在学校里,朱可夫对学习如饥似渴,像海绵一样学习着新的知识。无论是室内地图作业,还是室外战术演习,朱可夫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正是对这些军事理论和知识的系统学习,为朱可夫以后在战场上出色指挥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因为朱可夫的出色表现,1938年被授予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的职位。

1939年9月,由于日本军队在远东地区进行武装挑衅。朱可夫临危受命,被派往远东(驻蒙)第1集团军,并拥有最高指挥权,全权负责对日作战部署。并以自身伤亡9000人的较小代价歼敌5万余人,取得了诺门罕战役的胜利,迫使日军不得不在领土上做成了让步。此役,朱可夫的指挥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回到祖国后,受到苏联高层接见,并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协议,出动550万军队,兵分三路入侵苏联。苏军此时才如梦初醒,仓促应战,结果损失惨重。此时,朱可夫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力主放弃基辅,先保存自身实力,然后再找机会反击。可是斯大林盛怒之下,没有听从朱可夫的建议,反而下令死守基辅。最终,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基辅地区,此时,斯大林方才悔悟,认识到了自己的指挥错误,可是为时已晚。可是,教训是惨痛的,苏军66万之众被围歼在基辅,最终基辅陷落。

意识到朱可夫的正确主张,同时,斯大林也认可了朱可夫的军事才能,便决定对她委以重任。委派他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全权负责部队保卫列宁格勒。面对陷入德军重围的列宁格勒,朱可夫没有推脱,而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命令。经过一次次绞肉机般战火的洗礼,最终朱可夫和他的军队守住了列宁格勒,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列宁格勒面临的直接威胁被彻底消除了。而此时,朱可夫还来不及喘息,便又被召回了莫斯科,因为此时的莫斯科正面临着德军的180万人围攻。

刚到莫斯科,朱可夫便立即着手研究敌我战况。摸清状况后便很快制定了作战计划并上报给斯大林。斯大林看过朱可夫的作战计划,便让朱可夫全权负责战役指挥。朱可夫没有辜负斯大林和莫斯科人民的信任,朱可夫指挥着苏联红军给德国军队迎头痛击。随着战役的深入,德军方面由于运力不足,人员和武器装备出现供应短缺,并且随着寒冬的降临,因为德军并没有配备御寒的装备,所以部队大量减员,士气也随之下降,德军处境非常窘迫。此时,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苏联军队把握住了机会,由防御态势改为进攻态势,彻底粉碎了德军包围莫斯科的战略意图。

随着朱可夫指挥的苏军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让苏联和各国人民受到了巨大鼓舞,同时也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而莫斯科会战也铸就了朱可夫不朽的功勋。

由于朱可夫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战役中的出色指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他也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晋升为元帅的苏军将领第一人。此后,朱可夫又出色地指挥了一系列战役,将德军彻底地赶出了苏联国土。接下来,朱可夫指挥苏军乘胜追击,并于1945年率领苏军攻占柏林,并代表苏军最高统帅部接受了德军的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所有的参战国来说,都是场巨大的灾难,而尽快地结束战争,拯救各国人民于战争的苦海,这离不开像朱可夫这样优秀的将领和为此而奋斗和牺牲的无数战士们的英勇奋战。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对朱可夫的看法如何?欢迎评论区留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