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虽然不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0年,康熙在位61年)但是却是清朝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60年皇帝,3年太上皇),传闻中乾隆生性风流,但是也没有说后宫佳丽三千,乾隆的老婆前后共有42人,没有名分的我们就不说了,其中皇后三位,皇贵妃五位,贵妃五位,妃子六位,嫔六位,贵人十二位,常在四位,答应一位。
1796年嘉庆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此时的嘉庆已经36岁。而从他即位到乾隆去世之前,朝中的大权还一直在太上皇乾隆的手中,嘉庆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直到乾隆去世之后,嘉庆才真正的掌权。嘉庆皇帝还是一个比较注重礼义的皇帝,并没有把一些年岁还小的妃子收入自己麾下。那是如何安置下这九个妃子呢?
首先,对待那些和乾隆相处多年年龄比较大的妃子,嘉庆还算比较客气,不仅统一将她们封为太妃,还有不错的待遇,逢年过节也是关照有加。
而对于那些没有正式封号的普通妃子,嘉庆就没有过多的重视,只是将她们安置在皇宫中的一些偏殿之中,每月仅提供不多的生活物质。
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巴林氏生于1731年,从年龄上来讲,她整整比乾隆小了20岁,属蒙古镶红旗人。
嘉庆三年,在太上皇乾隆帝离世之前,他念及颖妃几十年来的陪伴,将巴林氏晋升其为颖贵妃,嘉庆帝则尊称为颖贵太妃。
最后因病逝世。
婉贵妃陈氏
陈氏一直不受宠,但贵在其身体好,能够一直陪伴在乾隆身边,在乾隆禅位之前,乾隆帝将其升为婉妃。
在乾隆离世之后,嘉庆帝十分非常尊重陈氏,一直尊称陈氏为婉贵太妃,她在寿康宫的众太妃之中也居首位。一直到1807年,陈氏才以90岁高龄离世,比乾隆的89年还多了一年,这在封建社会是很不容易。
惇妃汪氏
汪氏17岁入宫,性情急躁,曾因杖杀宫女,惹乾隆不悦,降级为嫔位,后来,乾隆帝将汪氏重新复位为妃,自此之后,汪氏性情温和不少。在乾隆帝离世之后,汪氏深居宫中,甚少外出,最终,在嘉庆十一年,惇妃病逝,享年61岁。
芳妃陈氏
陈氏入宫之初被封为常在,在众妃之中,她并不得乾隆宠爱,在乾隆离世之前,感念其一直的陪伴,才将其提升为妃位。
在乾隆离世之后,陈氏深居宫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在两年之后,陈妃离世。
晋妃富察氏
晋妃富察氏,入宫十分晚,在乾隆当太上皇期间,为其所纳的后妃。晋妃因为年纪甚小,嘉庆帝早于她逝世,所以晋妃得以历经三朝,最终在道光二十五年离世,她也是最后一位被抬入裕陵妃园寝的女人。
恭嫔林氏
在乾隆十三年,林氏入宫,起初为常在,三年之后晋升为贵人,但是因为其出身低微,而且相貌并不出众,所以并不得乾隆宠爱,她也一直在贵人的位置上坐了几十年。
在乾隆退位之前,乾隆褒奖了长期陪伴在身边的妃嫔,林氏自然同样受益,这才终于从贵人升为嫔位。嘉庆帝在位期间,并未对其尊封,林氏也一直深居于宁寿宫中,鲜有外出,最终以七十多岁高龄而终。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入宫之初为贵人,而后被降级,自此之后,她在常在的位置上坐了四十多年,在乾隆退位之前,大封后宫,才将其复位为贵人。
在乾隆离世之后,嘉庆尊称其为鄂太贵人,一直身居宫中,在1808年离世,葬于裕陵。
白贵人柏氏
白贵人柏氏,在进宫之初被封为常在,并不得乾隆宠爱,所以位份一直没有晋升,在乾隆退位之前,才将其晋升为贵人。
在乾隆离世之后,白贵人柏氏一直身居于宫中,在1805年离世,葬于裕陵。
寿贵人
寿贵人,在进宫之初被封为常在,而后被降级为答应,在乾隆离世之前,才将其晋升为贵人。
在乾隆离世之后,寿贵人一直身居于宫中,在1809年离世,随葬于裕陵。
至于有部份认为风流康熙是不是有一些妃子需要去一起陪葬,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早在雍正时期就已废除了陪葬制度,作为后辈,肯定也不会违背祖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