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北宋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宰相。他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为有名,可以说是自古为官者的最高境界。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被时人广为赞誉。王安石评价他是:“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苏轼说他:“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评价不可谓不高。

并且,他的儿子们也都很像他们的父亲,四个儿子个个优秀,都担任了朝廷要职。其中,他的二儿子范纯仁(1027年~1101年)也当上了宰相,父子辈同登宰相高位的古代官员,并不多见。

范纯仁为官很有担当,时刻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为救百姓,甚至敢于擅自打开国家粮仓赈济灾民!

范纯仁出任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市)知州时,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饿死的人很多,地方官府的粮仓里没有粮食赈灾。他决定打开常平国家粮仓放粮赈济灾民。可是州郡官员都不敢,劝他说:“擅自开启常平仓,有不赦之罪,你还是慎重点吧。”

范纯仁说:“我管下的这些环州(今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庆州百姓,身家性命交付于我,我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那些官员们说:“若非要开启常平仓,那就先得上奏皇上批准,否则不能开启。”

范纯仁说:“人七天不吃饭就饿死了,得到皇上批准得多少天?等到奏书批准回来,得多饿死多少人?你们不要说话,上面追查下来,我一人承担!”

于是,范纯仁下令开仓放粮,救活了大批的百姓。可事后,还是有官员上奏,说,范纯仁擅自开国家粮仓放粮,并且上报的救活的百姓人数有虚报。奏书报到皇上那里,宋神宗派人下来追查。

那年秋天,正好大丰收,百姓们听说皇上派人来追查范纯仁,都说道:“是范老爷救了我们的命,我们怎么忍心连累他呢?”百姓连夜不停地争着把粮食送到常平粮仓。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至于虚报人数,也不是他所为。

来追查的官员说:“范公擅开国家粮仓,只不过是为了赈灾救济百姓,为什么还有的官员还打报告告他的状呢?”

一位官员说:“这还用说吗?一些官员只是为了保自己的官,才不管百姓的死活呢!”

百姓安,则天下安!历朝历代都有为百姓的死活勇于担当的官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古至今有多少官员能想到做到呢!

范纯仁为国家和百姓着想,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为任一方,让自己的百姓有饭吃,不至于饿死,该担当时,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这该值得我们多少人去学习啊!

范仲淹、范纯仁父子也确是积了阴德,他们的后代都很兴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