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要禁酒,孔融:“你咋不禁止结婚?”
曹操想扩大地盘,孔融:“不符合古制!”
曹操想征讨刘表,孔融:“刘表好着呢!”
这是怎么回事?这事还得从曹操迎回汉献帝说起。
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然后打着天子的名号招贤纳士。得知这一消息,名士孔融非常高兴,一改往日对曹操的拒绝,屁颠屁颠地跑到许昌,做了汉献帝少府中的谋士。
可过了一段时间,孔融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本该是老大的汉献帝,在曹操面前却总是唯唯诺诺。这个发现,令一向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孔融十分气愤。
气愤归气愤,他区区一介书生,怎么能斗得过手握大权的曹操?不过,孔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把心中的不爽化成了尖酸刻薄的语言,对着曹操开启了怼怼怼模式。
公元204年,曹操攻入邺城,曹丕赶在他老爹之前,把甄宓占为已有。曹操无奈,只好同意曹丕和甄宓结为夫妻。
这件事被孔融知道后,他冷笑一声,立刻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接到信后,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这句话的意思。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他给孔融写信虚心请教。可是孔融的回信,却把曹操气得脑门子直突突。
原来,孔融在回信里说:曹公既然能把袁绍的漂亮儿媳赐给曹丕,那么武王攻下朝哥的时候,可不就是应该把妲己赐给弟弟周公嘛?
曹操虽气得半死,但碍于孔融是孔子后人的身份,以及他当时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也只能咬牙吞下这口恶气。
无奈孔融并不知趣,在之后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曹操的底线。
因为常年战乱,粮食紧缺,为了节约粮食,曹操想禁酒,可他又不想让人家知道自己缺粮之事,于是就以夏桀商纣喝酒误国的理由,颁布了禁酒令。
孔融知道后却说:“夏桀商纣还因为女人误国呢,你咋不禁止结婚?”
此话气得曹操肚子疼,却也无言以对,禁酒之事也因孔融的胡搅蛮缠,进行得十分不顺。
这些个小打小闹就算了,可是涉及到一些大事时,孔融也总是和曹操针锋相对。
曹操想扩大自己在京城附近的地盘,孔融为了阻挠,竟搬出周朝古制,说京城附近千里之内不能封邦建国;曹操想征讨刘表,孔融赶紧上书,为刘表开罪。
更让曹操郁闷的是,孔融成了汉献帝的代言人,整日替汉献帝驳斥曹操的要求。
俗话说,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何况是曹操这样一位枭雄?曹操渐渐对孔融起了杀心,但如何除掉孔融还需要从长计议。
曹操的小心思,被御史大夫郗虑看了出来。他素来与孔融不和,觉得这是一个除掉孔融的好机会。于是向曹操献计说,可以利用孔融恃才傲物,经常酒后失言作为突破口。
那孔融酒后都说过哪些话呢?
有一次,孔融在酒后谈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说:“父亲对于子女,哪有什么亲情可言?只不过是为了发泄罢了;而子女对于母亲,也没有什么情意,母亲就如同一个瓦罐,子女出生就像是东西从瓦罐里出来罢了。”
又一次,孔融醉酒后,被好友称为“仲尼不死”,他醉醺醺地说:“那你应该叫颜回复生。”
作为孔子圣人,孔融应该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却说出如此违背儒家仁孝思想的话语,还经常对先人不敬,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万万不被允许的,孔融也因此被曹操抓住了小辫子。
在曹操的示意下,郗虑先把孔融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悄悄散播出去,搞臭孔融的名声。然后,他又将自己告发孔融的折子一个接一个的递上去。
在郗虑的这波操作下,孔融先是被降级,后来,直接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害,而且还连累家人一起丢了性命。
就这样,曹操大获全胜,铲除了总是给自己使绊子的异己;孔融则以惨痛的代价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看来,这为人在世,还是低调点好啊!
作者:枣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