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6年,淝水之战后,庞大的前秦帝国瞬时间瓦解。随后北方众多少数民族纷纷分子建立政权。而拓跋鲜卑也建立了他们的政权——代国,代国便是后来北魏的前身。

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因此,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实质上是代国的复活。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北方再次统一。从拓跋鲜卑公元386年建立北魏至公元534年孝武帝元脩西奔,北魏享祚近150年;从北魏统一北方至公元534年元脩西奔算起,统一北方的时间也有95年。

这同十六国“诸胡”建立政权短祚现象形成显明对比。拓跋鲜卑同匈奴、羯、氐、羌、慕容鲜卑一样,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因此,拓跋鲜卑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权力继承同其他游牧部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后,却没有走十六国匆匆覆灭的覆辙。

这就得从鲜卑部早期说起。拓跋氏本是鲜卑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构成单位。对于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史书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魏书·序纪》对拓跋鲜卑的记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至拓跋毛,拓跋鲜卑已经传“六十七世”了。拓跋毛以前的历史,《魏书》说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如王明珂所说,拓跋鲜卑是以游牧为主业,而狩猎则是其资源获取的辅助生业。

至拓跋诘汾时,拓跋鲜卑部族南移至匈奴故地。因此,拓跋鲜卑同匈奴等游牧民族在生存环境、资源获取方式等方面的类型基本相似,应没有大的问题。同样,权力继承等这样的制度原则,是在适应相应的环境、资源获取方式及分配的基础上形成。

因此,拓跋鲜卑同匈奴、羌等游牧民族乃至慕容鲜卑在权力继承上并无大的分别。《魏书》说

“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拓跋鲜卑酋长位经拓跋贷、观、楼、越、推寅、利、俟、肆、机、盖、

、邻十二代,其中继承关系及继承细节史书并没有详细的叙述。

拓跋邻开始,继承关系才有明文记载,拓跋邻将酋长位传于子诘汾。诘汾奉其父邻之命南迁而居于匈奴故地。史书说

“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意思就是推寅、邻都是有智慧之人。而且前面说拓跋毛

“武略”“威振北方”

,这似乎就给出了答案,鲜卑人选取领袖的时候,不仅要选出武力强悍的人,而且还得智力过关,这或许就是鲜卑

能建立国祚较长的朝代的原因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