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早期也曾衰败,却靠一流亡数十年之人实现中兴
秦国处于战国初期,位于西南,不管是实力,还是武力,都不是所有诸侯国中的佼佼者,最多也只能称得上是一方诸侯,而这只是秦穆公在世期间的一个小小功绩,此后便一事无成。
秦国疆域扩张之后,弊端并未完全根除,特别是在秦制定的“生者殉道”之后,更是让秦国元气大伤,与中原的文明相抵触。到了最后,魏国更是险些将大秦覆灭。
直至一名被放逐了几十年的汉子归来,将大秦重新拉上了轨道,并且达到了巅峰。这位英明神武的君王便是秦献公,他的人生是怎样的?
他是怎样带着大秦走上强大之路的,又是怎么回到国内,登上皇位,把秦国推上巅峰的?
一、流亡生活
1、曾祖父时代
秦怀公和秦躁公统治下的秦国,百姓贫瘠,国势衰弱,国势衰弱,国势大乱,两国内乱,互相倾轧,秦国的整体力量并不强。
秦怀公因为和朝堂上的人起了争执,最后不得不自尽,皇权衰败,对秦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的儿子继任,可是那些有实权的人,还是让秦怀公的孙子登上了皇位。
2、流亡生活
秦灵公当上十年,只打了两场仗,并没有什么大作为,秦灵公死后,本来是要坐上皇位的赢廉(也就是秦献公),却被大伯打压。
勾结当朝大臣,也就是秦简公,他为免被舅舅所害,只得逃到附近的魏国,一住就是二十九年。
二、四代政治混乱
1、流亡时期秦国的内政
秦国在赢连逐魏国期间,陷入了一片大乱之中,魏国对秦国的军力压制,几近灭亡,政治和经济都很少,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秦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后惠公主在位三年,再无长进,而下一任秦国的皇帝,却是秦出公。
2、拒绝魏国
秦出公登基之后,因年少无力担当国家大事,所以秦国步入了皇太后的专政时代,在此期间,秦国政局昏暗,经济发展停滞,出现了内部矛盾。王权之间的等级之争,早已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
李悝改革后,魏国的实力大增,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在压制秦国,秦出公登基一年,魏国觉得大势所趋,开始在秦国传人中拉拢支持魏的势力,并逐渐蚕食秦国。
嬴连知道魏国的图谋,也知道那时秦国处于不利地位,最后仍牵挂着秦国,生怕秦国将来会沦为魏国的附庸,故拒绝魏国的援助。
三、振兴民族
1、恢复王位
秦国内乱不断,嬴连经过几十年的放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向秦出公行贿,让他派出一支大军来暗算他。
在他进城的时候,他杀死了秦出公和他的儿子,成为了秦献公。继任大帝后,他便加紧了自己的势力,认为李悝改革是在魏时代进行的,于是他就着手改造秦国。
2、振兴国家
秦献公在位后,立刻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首先是废除了秦国实行的“生者殉道”,此举让秦国能够积累实力,扩大了国民的数量,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同时,这种体制对中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石。秦献公在任后两年,就开始建城,以求突破旧都的权贵阶层。
这对秦国日后的军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财政方面,秦献公实行“初行为市”和“初租禾”,使国库的财政得到提高;在军队方面,秦国实行户口制度,平日里相互帮忙种田,操练军队,便于战争时期招募士兵。
在违法时实施“连坐制”,加强了“内政”,为后来的“商鞅”改革奠定了基础。秦献公的变法使秦国更加强大,有资格和魏国掰手腕。
3、保君为王
之后韩、魏联手向周显王发起攻击,联盟军队向洛阳进发,这时魏国的君主已经不是魏武侯了,秦献公见此机会,借着救驾之名,在洛阳一带与韩魏的军队大战,将他们的攻势挡了回去。
这一次的战争,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他不但击溃了韩魏的军队,而且还赢得了周天子的认可,一雪前几年被魏国打压的屈辱。
在秦灵公死后,秦国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倒退,先帝嬴连被逐出魏国二十九年,接受了李悝的改革,这才有了后来的变革。秦献公时期废除了“生者殉道”,并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
这让秦国的实力突飞猛进,最后在洛阳救了一王,让世人知道了秦国的实力,这也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奠定了秦国走向辉煌的基础,而嬴连又是一个深谙治国之道的人,他的成就,也造就了秦始皇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