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526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刻满地名的竹杖 | 诵读:钟丽芳

报送:于都县委组织部

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曾多次完成支前任务的山东莱东县支前小支队队长唐和恩和数百万支前民工一样,顶风冒雨,忍饥耐寒,日夜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出色地完成一个又一个运输任务。

在一次运粮途中,一条河拦住了去路,而上级要求天黑以前把粮食送到部队。眼看天色将晚,附近又没有桥,为了保证把粮食按时送到,他们决定涉水过河。唐和恩首先脱掉棉衣,扛起粮包,跳入水中,队员们也都打包抬车紧紧跟上。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嗖嗖,寒气逼人,河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尽管水深齐胸,冰冷刺骨,大家仍然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走向对岸。刚上岸,空中又出现了一架敌机,大家迅速分散隐蔽。直到敌机飞走,他们才穿好衣服继续赶路,最终按时把粮食送到了目的地。

在近半年的支前运输中,唐和恩随身带着根1米多长的竹杖,每到一地,他就在上面刻上地名。在淮海战役中,他行走了5000余里,竹杖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山东、江苏、安徽等省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

把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连起来就形成了一支前路线图。这根竹杖真实地记载了唐和恩和他的支前小支队的光辉历程,记载了人民群众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现在,它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叶晓婷 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罗亦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