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存续了两千多年的日本皇室能够延续下去,日本政府作出了从11旧宫家幸存下来的后代中抱养适龄男孩进入皇室,作为皇位继承人“备胎”的计划,日本各界称之为“养子”计划。
下图是日本的《皇室典范》对于天皇皇位继承人的顺位规定。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继承制度如出一辙,看来是照抄的无疑了。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一统万世”的王朝,日本人自吹自擂地说他们的天皇家两千多年来,血缘从未改变,都是神武天皇的血脉一直传承下来的。
远古时代,为了定义皇族,当时的天皇制定了《大宝·养老令》,对于皇族传承的血缘远近关系作了说明。由天皇血脉传承下来到第四代为止的人是皇族,超出了四代以外的不再算是皇族成员。
但是,在过去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本天皇的继承也出现过多次危机。不仅出现过好几位女性继承皇位的事件,还有几次不得不由天皇的第五代、第六代孙以“上门女婿”的身份继承皇位的故事。不过在当时,也没有太多的人去较真,不过是“事急从权”罢了!
到了明治天皇的时代,鉴于皇族成员的日益凋零,当时的明治天皇在先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皇位继承人的制度。
这个继承人制度,打破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代皇帝在位时一般不宣布继承人的惯例,将皇位继承人的顺位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例如,现在的日本法律中规定,天皇皇位继承人有三位,排外第一顺位的是德仁天皇的弟弟秋筱宫文仁亲王。排外第二顺位的是文仁亲王的独子悠仁亲王。排外第三顺位的是德仁天皇的叔叔,87岁高龄的常陆宫正仁亲王。
但是到了近代,天皇制度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表面上作为国家象征,这一体制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天皇并没有实权。日本政府为了控制和利用天皇,专门下辖了一个属员多达1700多人的机构『宫内厅』,用来管理和服务皇室。在宫内厅的“管理”和“服务”下,皇位继承人制度也不再是天皇说了算了。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客们,开始通过宫内厅对皇位继承事项指手画脚。
近十年来,操心过度的日本政客们,以“忧心天皇皇位的继承无法延续”为由,谋划旧宫家后代回归皇族的闹剧愈演愈烈。
但是此举遭到了日本各界有识之士和民众的反对。他们指出,旧宫家的后代源于距今已有600年以上的伏见宫系,他们与现在天皇家的血缘关系实在是太远了!有民众开玩笑的说“算起来,说不定我家和天皇家的血缘关系比旧宫家还要近一些呢”。
旧宫家的先祖要追溯到日本历史上的那些古代名门望族。比如摄家、关白家、近卫家、九条家、二条家、一条家、鹰司家等等。这些家族早在江户时代,就曾经将自己的儿孙送进皇宫作为“养子”或是上门女婿,为延续那个“万世一统”的皇室做出过贡献。
江户时代初期的元和年间,进宫作为养子的近卫信寻后来成为了当时的天皇后阳成的皇子。江户时代中期的天明年间,闲院宫直仁亲王的儿子鹰司辅平,成为了东山天皇的孙子。
但是说起来,在那个年代,不管是近卫信寻还是鹰司辅平,他们与天皇的血缘关系还是很近的。而到了明治时代,那些伏见宫系的后代们与明治天皇家的血脉,已经是太远了!
但是到了近代,伏见宫系的后代贵族们,又通过一种关系拉近了自己家族与天皇家的关系。那就是,与天皇家联姻。竹田宫家首先迎娶了明治天皇的第六个女儿,朝香宫家紧随其后,迎娶了明治天皇的第八个女儿,东久迩宫家则娶到了明治天皇的第九个女儿为妻。到了大正和裕仁时代,此风尤盛。通过这种关系,伏见宫系后代的这些旧贵族们,陆陆续续的又都成为了皇族。
1947年,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要求下,只允许保留血缘关系最近的皇族成员,其他靠裙带关系的远亲旧贵族们都被赶出了皇族,成为了后来被统称为“11旧宫家”的旧皇族。
如今,在日本皇族后继乏人的担忧下,旧宫家后代们的年幼男童们,又被计划着送入皇宫去做养子,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备胎”。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