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在西汉建国之后,刘邦坐于朝堂之上,询问大臣因何而得天下。溜须拍马者,大赞刘邦明神武,刘邦却摇了摇头。

刘邦极其清醒,自言自语地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民守府不如萧何,统军打仗不如韩信,但是三个人都为我所用。反观项羽,个人实力虽然勇猛,但却刚愎自用,而且又为的信义所累。

这种品质若是常人值得夸奖,若是开国皇帝,这便是一个百害而无一利的品质。可以说,刘邦最终功成名就,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功劳不可胜数,后世也称之为汉初三杰。

三人之中,唯有韩信为纯正的兵家,他和刘邦二人相遇,也颇有戏剧性,两人的恩怨纠葛与结局,也让后人诟病不已。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二人的故事。

兵仙韩信起家史

西汉的开国将领韩信,一个功高震主的人物,发迹之前曾经受到过百般的欺压,甚至杀猪屠狗之辈,都能羞辱他。话说,早年韩信非常落魄,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靠着蹭吃蹭喝庸碌度日。

有一日,一个屠户当面拦截挑衅,他对韩信说,要么杀了我,要么从我胯下爬过去。具体过程不得而知,但是此后的历史上,就多了一个胯下之辱的典故。

后来,韩信从军,最开始的时候是在项羽帐下,韩信的种种才能偶尔会不由地展现,落在项羽及其部将的眼中,却成了卖弄小聪明之举,之后辗转数年,最终进入了刘邦的帐下。

在刘邦集团正在因为缺乏大将军而烦恼时,韩信进入了萧何的视野,当时刘邦被封为汉王,被封的地盘也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巴蜀之地,条件及其艰苦。

汉军前往封地一路上逃跑者众多,而韩信由于久久得不到重用,于是也有了逃跑的念头。已经领教过韩信军事才能的萧何,岂能放任这等大才从自己手中溜走,即便不为我所用,那也为我所杀。

之后,历史上又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此事之后,萧何向刘邦大力引荐韩信,这位兵仙才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韩信登台拜将之后,曾与刘邦有过详谈,问及东方项羽之勇。

韩信称天下人无出其右,然而韩信曾经在项羽帐下久居,深知项羽的弱点。用韩信的话来说,项羽不过匹夫之勇,虽然待人慈爱语言温和,也分赏酒肉。

只是,他唯独在权力上不舍得半分,有大功的部将,封赏不足以彰显其功,十分小家子气,妇人之仁。项羽虽然独霸天下,但是情商太低,不论功行赏,而是将自己的亲信封王,由此天下诸侯厌恶日甚。

同时,项羽的军队并非王者之师,所到之处百姓不胜其苦,国家强大之根本为百姓,民可载舟,亦能覆舟,所以项羽的根基已失,失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韩信给出了刘邦发展的方向,让他与项羽相反,广开门路、任用有才能的人,天下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士兵不英勇,何愁不能战胜敌军?

楚汉争霸开始

靠着韩信的战略规划,刘邦趁着项羽进攻山东的时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攻三秦之地,也就是秦国的故地。摧枯拉朽的一战,章邯被击败,汉军一举平定了三秦之地,取得了战争的初步胜利。

第二年,刘邦率领大军出关,收服和击败了众多诸侯。同时,他联合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些诸侯共同进攻楚国,然而却被项羽以三万人大破50万,汉军大败而归。

幸好韩信收复溃败之师后解救刘邦,同时,阻挡楚国的追兵。此战中,韩信的军事才能得以彰显,甚至于在彭城之战后,士气正旺的楚军被韩信击败。

由此大厦将倾的大汉,才得以迎来了喘息之际,此战也重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此战之后,部分诸侯纷纷倒戈项羽,汉军的境地是进退不得。

此时,刘邦便开辟了“第二战场”,他点韩信为左丞相,率军进攻魏国。韩信声东击西,正面布设伏兵,而让伏兵以木盆,木桶渡河,奇袭魏国首都,灭魏后改立为河东郡。

灭魏后,赵国首当其冲,庸碌之辈的赵国岂是韩信的对手,趁着两军交战之际,韩信用少数兵力偷袭赵军营垒,最终使得赵军大乱,被汉军击败。

此战汉军以少胜多,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消息传到燕国,北方的燕国立即投降,天下的地盘大部分落入刘邦的手中。之后,又灭掉齐国,刘邦与项羽又一次迎来了终极对决。

汉朝建立后,韩信身亡

楚汉决战,40万汉军包围十万楚军,两军在垓下决战,楚军屡战屡败,军粮近乎吃尽,士气也是逐渐走低。四面楚歌之下,楚军人心涣散,十万军队被全歼。

俗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项羽被杀后,韩信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本来被封为齐王的韩信,被刘邦先是调离了基地,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趁机夺了他的兵权,降为淮阴侯,带回长安,相当于软禁了起来。

韩信不死,迫害就不会停止,后来国内发生反叛之事,刘邦亲自带兵征讨。于是,便人趁机落井下石,给了韩信致命一击,让吕雉不得不杀他。

吕后让萧何出面,让韩信来长乐宫中,后者不疑有他,最终却死在了长乐宫钟室,至此,一代兵仙落幕。

杀了韩信,萧何虽然知道韩信造反实属捕风捉影,但是却没有丝毫后悔,只用“为国除奸”四个字就轻飘飘地解释了。

英雄豪杰韩信,居然在萧何眼中无缘无故成了奸臣,而他与吕雉联手杀了韩信,也让萧何的半生荣光全丢在这件事里,他也因此被人诟病千年。

萧何明面上说着“为国除奸”,又何尝不是想要通过这四个字,向刘邦、吕雉表忠心呢!毕竟伴君如伴虎,皇帝身边的宠臣看似享受着无上的荣光,却也承担着随时可能从巅峰跌落的风险,萧何“死道友不死贫道”观念也难怪会让人诟病。

犹如韩信,风光一时身家性命却付之一炬,让人可悲可叹。正所谓繁华富贵皆过眼云烟,平平淡淡才是人间真实,有时候“烟火气息”或许才是真的幸福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