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萧何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萧何对韩信非常的看重,足见韩信有多么的厉害。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死得很让人可惜,究其原因,除了皇帝的猜忌,韩信自己也有责任。

西汉三杰之死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很穷,他经常在大街上游荡,一个地痞流氓看不惯韩信,便教训了他一顿,还让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虽然很愤怒,但依旧俯下身子钻了过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胯下之辱”。

当然,韩信虽然很落魄,但是他却非常有才华,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韩信也顺势加入了这场游戏中。

韩信最初是跟着项梁的,但项梁死后,他就成了项羽的部下。只是,项羽此人太过自负,根本就看不起韩信这样的人,只让他当了“执戟郎”。

倍感受辱的韩信不甘心,他便逃出了项羽的军营,转身投靠了刘邦。起初,刘邦也不怎么重视韩信,但因有萧何的帮助,最终还是成了汉军的大将军。

他帮助刘邦先是还定三秦、逐鹿中原,随后又在刘邦与项羽对峙的时候,默默地为他在东方发展实力,最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吧项羽逼死在了乌江。

论功行赏时,刘邦将韩信誉为“汉初三杰”,给予了极大的赞赏。可惜的是,这样的和谐画面并没有维持太久,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韩信最后还是因刘邦的猜忌而死。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韩信之所以被杀,除了刘邦猜忌的原因外,多少还有他自己的因素。若是这二人不被他处死,刘邦不敢杀韩信的,他们便是项羽和钟离眜。

项羽不死,刘邦也不敢杀韩信

众所周知,刘邦建立西汉的路上,谁才是最大的阻力,答案就是项羽。项羽是楚国项燕的后代,从小就熟读兵法,战场上厮杀的经验很足,自己又是一个万人敌。

刘邦虽然实力很强,但是前期的时候,他手底下的人基本都是将才而不是帅才,这就导致了刘邦总是弱项羽一筹,也就有了鸿门宴故事的发生。

韩信在则就不同了,虽然不知道他的出身如何,但是在落魄的时候,韩信手里依然有一部兵法,而且腰间还挎着一柄宝剑,可见他的家世也不简单,或许是没落的将领世家。

出身不输项羽,韩信的才华更是如此,以往面对实力强大的项羽,刘邦只能一退再退。可是,自从有了韩信之后,刘邦再也不用怕项羽了,韩信的排兵布阵让项羽都没办法攻破。

冲出巴蜀时,是韩信用兵直接打入了彭城;彭城大败后,也是韩信在齐地默默地发展,为刘邦积累了极大的军事力量;楚汉争雄后期,也是韩信的四面楚歌、四面埋伏,将项羽逼入到了绝境。

可以说,没有韩信这把刀,刘邦早就会被项羽击败。反过来说,韩信这把刀最大的价值体现,就是用来杀项羽的,项羽不死它的价值很大,项羽一死他就会被弃之不用,两人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韩信在齐地向刘邦要齐王之位,那时楚汉争雄恰好来到了关键时期。刘邦对韩信的要求虽然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因为项羽还在,他就离不开韩信。

再比如,韩信手下曾有一个谋臣,他的名字叫做蒯通。此人曾建议韩信拥兵自立,在齐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蒯通为何敢这么说,就是因为有项羽的存在,刘邦不敢与韩信翻脸。同时,项羽为了不两面受敌,他也会默认韩信的存在,这样韩信就可以在刘、项之间生存下来,这就是“养匪自保”。

韩信对蒯通的话也曾深思良久,可惜最后他还是选择帮助刘邦、击败项羽。乌江一战,项羽兵败自杀,而死的不仅仅是项羽,还有韩信的未来与命运。

果不其然,项羽死后,天下再也没有人能够与刘邦一战,韩信便在长乐宫被吕雉所杀,听到韩信被杀时,刘邦先是一惊,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足见刘邦早已有杀韩信之心。

钟离眛不死,韩信也有生存的可能

第二个刘邦不该杀的人,名字叫做钟离眜,为何会这么说,此人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楚汉交战之际,钟离眜是项羽麾下将领之一,深得霸王的器重与教导,堪称项羽的翻版。

当时,钟离眛多次与刘邦正面对峙,并且给刘邦造成沉重打击。只不过,后来陈平用计策让项羽误会了钟离眜,使得他逐渐不被重用,垓下之战时离开了项羽。

钟离眜到底有多厉害,史书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但最起码刘邦不是他的对手。同时,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东汉末年曹魏的大将钟会是钟离眜的后代。

魏灭蜀之战中,钟会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功成之后,钟会便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来,钟离眜的家族不凡,毕竟当时自己要是没有一点实力,如何培养出那么厉害的后代。既然钟离眜这么厉害,他最后的结局如何了?

话说,项羽战败后,钟离眛投奔韩信。刘邦得知钟离眜在楚地,立刻派人追捕,但韩信则派兵悄悄保护钟离眛的安全。奈何,后来有人向刘邦告发韩信谋反。

这时,有人跟韩信说,“杀了钟离眛献给刘邦,他一高兴,你就安全了”。此时,钟离眜对韩信说:“刘邦之所以不敢撕破最后的脸,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我死了,你也离灭亡不远了。”

这一幕,与当年蒯通劝说韩信的一幕何其相似,但韩信依旧选择了站在刘邦那边。他杀了钟离眜,也将他的人头献了上去,而事实也证明钟离眜是对的。

钟离眜一死等于韩信背后没有什么能人了,刘邦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他直接将韩信擒拿了。后来,刘邦虽然赦免了韩信,但他却被降为淮阴侯,甚至还被囚禁在了长安城。

身后没有能人,身边又无人可用,韩信对刘邦又有很大的威胁,可想而知韩信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临死前,韩信才终于醒悟:“后悔不听蒯通之言......”

其实,若是韩信听信钟离眜的言论,有一个能够保他安全的身后人,唇齿相依的情况下,刘邦也不敢那么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