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日本对琉球的虎视眈眈与清朝的退让

1874年4月,日本天皇任命陆军中将、陆军省大辅西乡从道为督都,陆军少将谷干城、海军少将赤松则良为参军,聘请美国原强厦门领事李待仙为参謀,不久,日本陆军3600人乘战船"大功"、"大有"号及从英国、美国租来的轮船,从品川出发集中到长琦。

然后分三批进发台湾,第一批由福岛九成率200名军人,搭乘有功丸,于4月27日出发,作为先头部队;第二批由谷干城少将挂帅,率1000多精兵,搭乘三邦丸、明光丸于5月2日出发,并配备日进号,孟春号两艘军舰;第三批由西乡从道亲自率领共2000余人,以及新闻记者,摄影师,乘高砂丸、大有丸、社寮丸,于5月18日出发,并登陆台湾。

日本进攻台湾行动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5月17日至5月22日,因立足没稳,情况没明,并来摆出进攻的架势,企图装出和平善意麻痹台湾山民。但是,这期间日军四处侦察,深入山谷、村庄,挑衅山民,引起琅峤山民对日军的警惕和敌视。至5月21日,日军沿四重溪搜索遭到山民攻击,爆发了5月22日的"石门歼灭战"。这场战斗中,牡丹社与高土佛社与阻击日军的300多名山民中,被日军打死打伤70余名,牡丹社酋长父子在抗日战斗中牺牲。

第二阶段,从6月1日开始日本军队的主动发起进攻的"牡丹社歼灭战”。日军从车城社入山,攻打竹社、凤口、石门诸社,台湾山民凭石门天险垒石力阻。日军3000多人分三路进攻,尽烧村落,越过四溪,深入牡丹社,牡丹社社及附近社的山民联合起来,与日军进行战斗,战斗持续到6月5日,在敌强我弱,山民死伤几千人,没有朝廷的支援的情况下,牡丹社等社被日军战领,部分山民伏于丛林,用游击战继续顽强打击日本侵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