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弓射箭的士兵、卖力表演节目的黑熊、手持工具的打工人……10张晚清老照片,构建1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浮世绘”。
手持各种工具的木匠。
在农业社会,平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木匠就属于第三等级——“工”。由于工作属性,工匠往往要四处奔走揽活,赚钱谋生,用当下的热词来说,他们就是晚清的“打工人”。面对镜头,他们的表情轻松自然,也许这一天的收入很不错。
端庄的女子。
一手拈花,一手拿手绢,坐姿端庄,有一种富太太的气质。她脚上穿得像是皮鞋。
弯弓射箭的清军士兵。
这张照片拍摄于1871年9月18日,一名八旗兵在北京安定门外校场上接受检阅,展示射箭水平。清军特别重视骑射,即便在近代战争进入以热兵器为主的时代,清军训练仍把射箭作为重要科目,武科举考试也把射箭作为重要内容。
广州麻风病人合影。
麻风病有传染性,清朝时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当时各地对待麻风病人的做法简单粗暴,把他们驱赶到深山或孤岛,与健康人隔离开来,任其自生自灭。1891年,来自英国的傅特医生在广东北海建麻风病院,这是中国最早的治疗麻风病的专业医院,采取了全新的治疗方法。
清朝官员与洋人合影。
这个场景应该是一次野餐,桌上摆着茶碗和洋酒,官员们穿着便装,气氛轻松惬意。他们身后有兵丁保护,也有差役随时伺候,虽然不在公堂之上,依然排面十足。
两江总督魏光焘(持扇者)与外宾合影。
1903年8月,光绪帝33岁万寿节到来之际,魏光焘率当地官员在两江总督府举行宴会,邀请驻南京的外宾出席,为皇帝贺寿。宴会后,众人来到煦园不系舟合影留念。
街头的动物表演。
一只黑熊正在卖力地表演节目,讨好着围观的人群。那时候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比较少,看看马戏就是难得的娱乐了。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动物表演应当进行限制或者禁止。
身高超常的詹五九。
詹五九即詹世钗,五九是其乳名。他身高8英尺(约合243.8厘米),体重364磅(165.1公斤),在上海做工时被外国人发现并包装成杂耍演员,周游世界巡演。照片底部的英语文字说他1847年出生于北京,不准确,他的出生地在婺源。
坐在炕上边聊天边做针线活。
这些裹着小脚的妇女以承担家务劳动为主,有外国人这样描述晚清妇女的生活状态:“你看到中国的妇女,她们的手很少不在纳鞋底的,即使在巷子口聊天,她们也是这样边纳边聊;或许你看到她们在纺线,总不会闲着。”
街头店铺。
这家店铺出售各种各样的秤杆,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彩票生意。我们现在买彩票司空见惯,其实在慈禧太后统治时期,人们买彩票(民营与官办均有)的热情就已经很高涨了,百姓称之为“发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