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让很多朝代,很多帝王头疼不已的边境少数民族,他们骁勇善战,且难以彻底消灭,总能盘踞一方东山再起,这个民族就是匈奴,为了抵御匈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煞费苦心,可也只能获得短暂的和平。

直到汉朝之后,匈奴才在汉武帝时期被击溃,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那销声匿迹的匈奴究竟去哪里了呢?如今又成为了哪个民族继续繁衍生息?对于这一问题,经过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发现,匈奴的后代和分布的民族甚是广泛,真相绝对让你大吃一惊。

匈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他们还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部落,并没有团结在一起,等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些部落渐渐发展壮大并且形成特有的匈奴文化,匈奴人主要盘踞在东亚地区,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他们不喜耕种,而是以放牧牛羊维持基本的生活。

等到这些部落渐渐走向团结一致之后,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中原地区,因为原始的生活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草场的退化让他们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阻碍,这就需要不断的扩张领土,同时去争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那临近他们的中原王朝肯定是首选的侵略对象,毕竟中原地带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这要远比他们当时居住的环境好不知多少倍,这无论换做哪个民族,都想要争夺这样一块可以长久居住和繁衍后代的土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匈奴一直侵犯我国古代王朝的边境,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争夺领土,不断的南下入侵,而双方这场持久战一打就是长达八百余年,或许有人好奇,为什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朝或是君主直接将凶奴这个民族覆灭?

其实这些统治者有何尝不想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是匈奴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再加上他们居无定所,总能一定程度上保护有生力量。即便是曾经雄韬伟略的秦始皇也只能派蒙恬北筑长城,避免匈奴南下入侵,而到了汉朝初期,还不如秦朝。

曾经的汉高祖刘邦也曾想一举歼灭匈奴,并且御驾亲征,但是没有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也没能提前做好准备,这让他在后来遭遇了白登之围,险些丧命,在此之后,汉朝也只能选择和亲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维持两国的和平,但是匈奴依旧不改要南下入侵的念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人在北方先后兼并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北方军事帝国,按理说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在未来势必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匈奴在后来不但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反而还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结局,那这背后是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其实匈奴的分裂主要有内外两部分因素,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内部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匈奴人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体制,他们不像中原王朝那样有一套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系,整体更像是部落联盟一样。

匈奴虽然控制的地域广阔,但是国家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是由原有被征服的部落联盟整合而成的,缺乏牢固的统治基础和强大的民族集聚力。这就导致匈奴的国家力量无法达到完全统治其他民族的地步,匈奴贵族对各部也缺少足够的统辖和控制能力,这样一个松散的政体,势必会走向分裂。

再就是后来匈奴的首领趋势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这导致国内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比较大的混乱,与此同时,汉朝野伺机而动,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他派霍去病,卫青等人抵御匈奴,多次给其巨大的打击,这让匈奴逐渐走向了分裂。

到了王莽这一时期,更是实施了民族干预政策,他还多次制造匈奴内乱,最后的结局就是匈奴主要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大部分,还有一些比较零散的部落也随之宣告分割出来。

我们先来说说南下的这一部分,选择与中原王朝民族相融合的这些凶奴主要盘踞在我国蒙古地区,曾经是与鲜卑族人和并且依附于鲜卑族,而现在有一部分的蒙古族人正是曾经匈奴人的后裔,虽然两个民族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但是从一些专家和学者在提取匈奴人的DNA对比后发现,他们的外貌特点以及从他们的迁移的路程来看,有一部分的确是演变成了我国当今的蒙古族。

而另一部分选择向四周扩散,融入到周边国家的,分别成为了一些西欧国家民族的人,就比如芬兰人、匈牙利人、西伯利亚土著人等等,这些人的外貌特征以及民族特点都是有着匈奴族人的影子的,那这样总的来看,匈奴族的发展和演变是比较多样化的,他们迫于生计以及无力自保的局面,不得不选择依附周边其他强大的民族,久而久之也就融入了当地的民族,渐渐褪去了本民族的特色。

从匈奴族的兴起和衰落来看,他们本身是有着足够强大的实力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一直以侵略的目标为主,太过注重与领土的争夺,而没有注重政权的建设,这才导致后来土崩瓦解的结局。

所以说一个民族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要想维持长久的发展,必须确保本身有着一个完整的政体,这样才能避免被其他的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或者是击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