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老将行》

李广是西汉名将,祖上是秦朝赫赫有名的大将李信。多次与匈奴交战,经验丰富,一张大黄弓,威震边塞,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到死都没有被封侯,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

一、私受梁王将军印,有战功而无赏

景帝继位,封李广为骑郎将。七国叛乱时,以骁骑督尉跟随周亚夫激战昌邑城下,三个月时间就平定吴楚之乱,李广奋勇杀敌,斩将夺旗,声名显赫。梁王刘武看李广这般勇猛,甚是喜欢,有意招揽,便把将军印赐给李广,一个敢给,一个敢接,李广觉得能得王爷的青睐,非常荣幸。最后因为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封赏的将军印,所以没有得到封赏。不就是接受了梁王的一枚将军印吗,平定叛乱的军功就这么抹杀了?当年景帝酒后失言,当着窦太后的面说千秋之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知道是酒后胡言,但是听后非常高兴,因为有窦太后撑腰,梁王打造兵器、招揽贤才,种种表现实在觊觎皇位。李广接受梁王官印,这就犯了景帝的大忌,这是想要效忠梁王啊,按照律法应当斩首,但是景帝念在李广平定叛乱劳苦功高,没有治罪,只是不赏,已算是法外开恩。李广冲锋陷阵或许可以,但是没有政治头脑,给皇帝留下了一个贰臣的印象,以后还能被信任吗?

二、睚眦必报,军中斩杀霸陵尉

李广被贬为庶民期间,和颖阴候的孙子灌强隐居蓝田南山打猎,带着一个随从出来了,跟别人在田间喝酒。等他们回到霸陵城下时,发现城门已经关了,随从便开始叫门,霸陵尉喝醉了,不给他们开城门,随从赶紧给霸陵尉说:“这可是以前的李将军。”霸陵尉说:“别说是以前的李将军了,就是现在的李将军也不能夜里出行。”让李广在城外吹了一夜的风,第二天早上才进城。过了没多久,匈奴入侵辽西,把太守给杀了,又击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安国后来迁到右北平,没过多久就死了。汉武帝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让霸陵尉和他一起去右北平,到军中就把霸陵尉给砍了。上书向皇帝请罪。皇帝给的回复是:“将军您是国家的勇士,报仇除害,用德治教化,正是我想要将军做的啊,若果你要免冠徒跣来请罪,那就不是我的本意了。将军帅军东向,在白檀休整,秋天到达右北平。”

就因为霸陵尉晚上没有让他通行,就怀恨在心,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作为将军,竟如此胸襟,若不是右北平匈奴进犯,无将可用,武帝不会对李广隐忍不发,好言安抚。

三、军纪不严,或有小利,难成大功

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莫府省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李广没有严格队伍编制和队列阵势,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安营,人人都可以自便,夜间不击刁斗巡更。幕府文书非常简约,不过也派斥候在远处侦查,从来没有过危险。

《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易经上说:“军队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会很危险。”纵观历史,凡是能打胜仗的军队,都有严明的军纪,岳家军如此,戚家军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将军,就要对整个军队负责,军队里人人自便,百十人还好,若是让李广指挥几万几十万的大军团,行军没有编制,遇到突发情况,必然混乱不堪,一盘散沙,何以对敌。李广只适合带领小团队,或许能取得小胜利,难有大军功,这也是李广得不到封侯的一个因素。

四、李广勇于近战,逞个人英雄,非为将者所当为

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射杀之。

李广所居的郡里听说有老虎,经常亲自射虎。等到在右北平射虎的时候,老虎跳起来把李广抓伤了,李广也把老虎给杀了。

其(李广)射,见敌,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数困辱,及射猛兽,亦数为所伤云。

李广射箭时,见到敌人,要等敌人到十步以内,如果觉得不能射中就不放箭,放箭就一定射中。因为这样,他的部将多次被围困受辱,射杀猛兽时,也多次被猛兽击中受伤。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材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恐亡之。”

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跟景帝说:“李广的才能和气概天下无双,以为自己很有能耐多次和匈奴近战玩命,恐怕会损失良将。”

李广自恃箭法精准,敢于近战肉搏,以身犯险,不论是猛兽还是敌军,因为这样,他的部队多次被围困受辱,这就不仅仅是数几的问题了。为将者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恃其勇,这样的将军不仅不能带领军队获取军功,还会把军队带入深渊。

世上诸多玄奥难解之事,其实都有章可循,答案都藏在细微之处,视而不见,归于天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