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是北洋时期不折不扣的一场闹剧,在全国的一致的反对浪潮中,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退位,并不久死去。

这里来说说袁世凯称帝中的一些事情。

1、称帝花了多少钱

护国军在倒袁之后,袁世凯求和,护国军有一条:要求袁世凯自掏腰包补上称帝花费的6000万。实际有账目可查的在3000万,这3000分成了两部分,2000万用来于登基大典,1000万用于犒劳军士,也就是收买军队的人心。

这2000万又分成几个部分:

活动费。

就是收买费用,收买报社花了30万,收买名人舆论造势,各项经办费等等,还有杨度等人的酬金也在里面。大概花了有200多万。

御用品。

龙袍两件,祭天的50万,登基得30万。龙袍上的大珍珠之类的就直接在清宫里面取了。玉玺12万,皇帝之宝的金印60万,御座40万,还要置办銮驾等等。当然,还有后宫的各项开销,都不是小数目。

维修费。

皇宫自然是要修缮婴一下的,三个大殿也是要精心打造一下,这部分花费接近300万。

典礼费。

皇家乐队,官员们的朝服的费用。典礼现场的布置,孔庙也要进行铺设,加上国旗,彩灯等等。这项一共花费在200万。

人工费。

一个筹备处就是好几百人,还向溥仪借了千多人,这些人的工资自然比平日里高出数倍,又花费不少。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当时已经开始禁止鸦片,但是和英国有协议,鸦片售卖是逐步停止。英商在禁令日期到来之前,低价抛售鸦片。

国内烟商接受这批鸦片,不仅按照原来的税收交税,每箱鸦片另外还上交4500元。袁世凯在鸦片上共筹集了资金2700万,加上袁世凯从税收中截取,以及借款,钱就筹齐了。

袁世凯

2、两个亲王

袁世凯当皇帝了,就面临清廷怎么办的问题。

因为溥仪在他的小范围内还当着他的皇帝,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也不能有两个皇帝。于是,他就想把溥仪封为懿德亲王。

但这个时候,张勋来电了,这个张勋是有名的保皇派,他请求保存清室帝号。袁世凯不想节外生枝,就给了张勋这个面子。

溥仪的亲王没有当成,袁世凯让黎元洪当上了亲王,封他为:武义亲王。

黎元洪这个时候是政府的二号人物,也是副总统。在得知袁世凯要称帝之后,黎元洪是拼了命地想辞去副总统和参政院长的职位。哪知道,副总不当了,成了亲王。

袁世凯派人给黎元洪送贺信,恭喜他成为亲王。黎元洪平日里都是“好。。。好。。。。”应付袁世凯的人,这次终于忍不住了,说了一句:“你们不要骂我”。

袁世凯

3、松山四友

汉高祖刘邦时,想要更换太子,幸亏吕氏找来嵩山四位德高望重老人为刘盈扎场子,才使得了刘邦断绝了换太子的想法。

袁世凯以瓢画葫,册封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为“嵩山四友”。

并给了这四人极高的待遇:免称臣,不用下跪;上朝的时候可以坐;每人一年给2万元等。

这可把这四人吓得不轻。那赵尔巽是出了名的满清支持者,趴在地上哭骂,拒不接受。徐世昌是个老狐狸,装聋作哑,就是不配合。张謇是溥仪退位时候的诏书拟定人,这个时候也极力躲开。那个李经羲也不傻,反正不出力。

袁世凯这松山四友非但没有给他扎场子,反而给他使绊子。袁世凯又封徐世昌为太保,张謇为太傅,这二人哪里敢接受,一一拒绝。

袁世凯

4、跳梁小丑

杨度开始在袁世凯那里并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就投身袁克定手下,做了幕僚。但他很会揣摩人的心思,他当然知道袁世凯想当皇帝,就写了一篇《君宪救国论》,明里暗里主张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看了这篇文章,激动万分,连声称赞杨度为:真乃旷代逸才也。并安排了一个匾,上书四个大字:旷代逸才。自此,杨度成为袁世凯的核心幕僚。

袁世凯有个干儿子叫段芝贵,组建了一个秘密团体,来安排各省要人“请愿”,下面的人也很识趣,有14省的将军请袁世凯速登大位,这里面有很多后来有名的人物,比如山西的阎锡山、云南的唐继尧等。

当时在驻守上海的是一名叫郑汝成的官员,也是袁世凯登基的支持者。革命党对其十分憎恨,就将其刺杀。

杨度知道后,写来了一挽联:“男儿报国争先死,圣主开基第一功”。帝制失败之后,有人把这挽联修改了一下:“男儿误国争先窜,圣主垮台第一功”。

袁世凯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