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中,大多数都是草莽英雄。他们性格直率,做起事情来直来直去,没有心眼。对于自身的前途命运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宋江说什么便是什么,在这一方面李逵尤为突出。
即便是宋江,也是一个糊涂蛋,他醉心于功名,最终将梁山好汉葬送在了江南。
在众多好汉中有一个人比较突出,他是好汉中难得的“人间清醒”。
燕青,是施耐庵笔下比较完美的一个人物形象。论长相气质,那绝对是一流: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
论才学武艺,也不简单,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的。
他是大名府首富卢俊义的贴身小厮,卢俊义对他很是喜爱。卢俊义上梁山后,燕青也跟着主人上了梁山。
虽然上山较晚,但是燕青凭借着自己超高的情商和本事,在梁山泊上混得如鱼得水。
他先与宋江身边的李逵接触,李逵是个直性子,不会太多弯弯绕。况且,李逵有个弱点,就是摔跤的功夫不好,燕青是相扑高手,三两下就能制住李逵。李逵对燕青服服帖帖,言听计从。
李逵误会宋江强抢民女做压寨夫人,于是大闹忠义堂。最后,他与宋江达成协议,若是真的宋江犯了错,那么李逵就砍了宋江的脑袋,反之亦然。
但是,通过调查却发现,宋江是冤枉的,李逵就想着愿赌服输,把自己的黑头输给宋江。这时候,燕青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他知道宋江舍不得杀死李逵,只是缺少一个台阶,于是他让李逵负荆请罪,宋江果然原谅了李逵。
从此,二人的关系就更进一步了。
因为燕青是自幼在北京大名府长大,又是首富家的小厮,所以见识过人,谈吐自然。所以在宋江去东京公关的时候,把燕青带在了身边。
在会见李师师的时候,燕青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宋江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县城押司,喝醉酒后,就原形毕露了,说话时总是“把出梁山泊手段”,与李师师的应答谈笑完全就靠柴进和燕青两个人。
燕青得体的谈吐、非凡的见识以及出色的音乐才华,加上帅气的外表,把李师师迷得神魂颠倒,李师师情不自禁,就想与燕青发生点故事。
这要是一般的音乐家也就白嫖了。
但是燕青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他分得清黑白,懂得轻重。所以,他及时应对,拜李师师为姐姐,凭借着高情商,他化解了这一尴尬。
李师师虽然无奈,但是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在李师师的帮助下,燕青见到了徽宗皇帝,向他诉说了梁山泊希望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并且他还给自己讨了一封赦书。
燕青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后来,梁山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从此,开始了替朝廷南征北战的历程。
征方腊后,宋江带着幸存的好汉,返回京师,准备接受朝廷的封赏。
一天夜里,燕青找到卢俊义,他想劝说卢俊义一起归隐田园。但是卢俊义却不同意,眼看着已经胜利了,就要得到丰厚的封赏,卢俊义怎么舍得离开呢?
燕青再三劝说卢俊义,卢俊义只是不听,执意要进京。燕青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离开了。
离开时,燕青挑了一担子的金银宝贝。这些钱财足够他无忧无虑地过完下半生了。
书中没有介绍燕青的最终结局,但是想来不会太差,做一个富家翁还是绰绰有余的。
倒是执意不肯离开的卢俊义,虽然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但是却在不久之后,被奸臣暗害,淹死于水中。
燕青清醒地认识到朝廷腐败黑暗,奸臣当道,他们这些得罪过权臣的好汉,必然会被奸臣所不容,回到朝廷做官,就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将会身不由已。
但是,包括宋江、卢俊义在内的很多好汉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
难怪,施耐庵这样评价他: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