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108位好汉,占尽了风采。但水浒中一些小人物的出场,其实更能够衬托出宋江的真实面目。
郓城县的唐牛儿
唐牛儿和宋江是老乡,本是郓城县帮闲的。平时在郓城县里,宋江也经常照拂唐牛儿,唐牛儿也经常帮宋江传递一些消息,以此来换取宋江的一些钱财靠此过活。
在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被阎婆发现,之后扭打出门,恰巧被路过的唐牛儿看到。一看自己的财神爷被人为难,这还了得,放下手中的活计,立马迎上前去,一个大嘴巴子就把阎婆打得七荤八素,宋江也趁此机会逃脱了。
宋江是逃了,但是阎婆还在,旁边还有与阎婆惜相好的张三撺掇,这个官司便不会善了。本来,按照县太爷的算计,宋江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必然是要保他的。将一切罪责,都推到唐牛儿身上,然后让宋江拿出一笔钱来给阎婆,这件事儿便如此了结了。
但张三却不同意,三番五次地给县太爷施压,分明是要将宋江杀人的罪名落实。无奈之下,宋江只得流落江湖。
宋江在县衙里人脉颇广,即使自己犯下了这等大罪,众人也是主动帮她向张三说情,不要继续追究;朱仝还拿出钱财给阎婆,要他不要继续追究。尽管被县里通缉,但在逃亡过程中,依旧从容。
唐牛儿却没有人帮他说情,更没有金银到处使用。为了帮宋江,唐牛儿变成了帮凶,被县衙判了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
宋江在临走之前,告诉他的父亲“父亲可使人暗暗地送些金银去与朱仝,央他上下使用,及资助阎婆些少,免得他上司去告扰。”
宋江对自己的安排,不可谓不周到。但唯独忽略了唐牛儿的事情!是真的忽略了,还是压根就是将唐牛儿推出去当替罪羊,平息阎婆的怒火以及给县衙一个交差的借口。宋对自己的事情,安排得滴水不漏,从上到下,从被告到县衙,都妥妥帖帖,怎么能够单单忘记了唐牛儿呢?所以年叔更倾向于,宋江是将唐牛儿推出去当替罪羊!
陈桥驿的小校
除了唐牛儿之外,还有一个小人物,他是梁山的一个小喽啰。说是小喽啰其实不准确,这位虽然无名无姓,却是一位军校,算是小喽啰里的小头目。
宋江接受招安之后,屯兵在陈桥驿。皇帝命宋江带兵去征辽,临行之前,皇帝给众位将士赐下了一壶酒,一斤肉。但是,送酒肉的官员却贪婪无度,直接将皇帝的赏赐克扣过半。
梁山上的众好汉,本就是因为受不了官府的欺压才上山落草的。而且又在梁山干下了无数“大事儿”,面对这些个朝廷的官员他们可没有一丝一毫的敬畏之心。
这位无名无姓的军校,眼见他们克扣自己的赏赐,顿时火冒三丈,与那朝廷的官员理论。那名厢官却只是大骂:“你这大胆,剐不尽、杀不绝的贼!梁山泊反性,尚不改!”
这军校在厢官言语刺激之下,拿起手中的大刀,就将其砍翻在地。
宋江得知之后,没有任何维护的意思,三言两语就把军校的行为定性为破坏招安,破坏梁山美好的未来。军校最后只能够自尽。
而皇帝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皇帝只是重重拿起,又轻轻放下,没有对克扣梁山酒肉的事情,做出任何批示。却只是大声问,杀人的正犯在哪里?听闻小校被宋江斩首,也治了宋江一个禁治不严之罪。
皇帝派去的钦差始终是皇帝的人,就算是犯了什么罪也只能由皇帝来定论。宋江手下擅用私刑,而且对付的还是皇帝派来赏赐的人,这就是伤了皇帝的面子。
宋江为了自己的前途,不会理会那位军校受到的委屈,更不会理会众将士的感受。杀了小校,是为了平息皇帝的怒火,也是向皇帝表明一个态度:他宋江是忠臣,并且如果手下有不忠于皇帝的,他不会手软。
可怜的小校,就这样成为了宋江表忠心的牺牲品。
一个唐牛儿,一个小校,他们都是宋江的手下的小人物,到了关键时刻,宋江依旧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推出去,垫在脚下,成为自己前行的垫脚石,上升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