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只要往细里一分析,就觉得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一点儿也不奇怪。

二者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吕后病死的年代,还处在汉初;而武则天病死时,时代已经进入了中唐。

不要小看这一点,单单这一点,差别就非常巨大了。

要知道,刘邦在开国之初,就表示要与功臣共天下,裂地而封王侯。

虽说刘邦后来为了稳定政权,又毕自己之力平灭了众异姓王,但他又刑白马而与群臣结盟盟。

强调了两点:一、只要不是姓刘的称王,天下共诛之。二、若有无大功而封侯的,天下共诛之。

刘邦说的这两点,既保证了刘氏的皇权,又确保了功臣阶级的利益不被稀释。

这两点,得到了众臣的拥护,大家无不心悦诚服。

但是,吕雉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地位,大封诸吕,极大地侵害到了开国功臣群体的利益。

而陈平、周勃、灌婴等等一批开国功臣还健在。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吕雉在临终前,又让吕禄掌北军、吕产掌南军并兼相国一职,这样,就把诸吕与功臣间的矛盾急剧加大了。

不用说,汉初的这一种情形是中唐时所不具备的。

而且,陈平、周勃、灌婴这些人,是跟随刘邦起事的,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见证过多少风云起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定然是霹雳手段,手不容情。

原先,吕后为了不让皇权外流,让自己的亲儿子汉惠帝刘盈娶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作为舅舅的刘盈羞于与自己的外甥女同房,以至于张嫣身后无子。虽然吕后将宫女替刘盈生下的骨肉谎称是张嫣所生。

但陈平等人在采取行动时,一不干、二不休,咬定这些孩子并非汉惠帝的骨肉,将之屠尽戮绝,再无后顾之忧。

我们来对比看一下武则天死后武三思他们面临的形势。

其实,武则天在狄仁杰等人的活动下,已经下了还政李唐的决心,不但接庐陵王李显回京,还正式册封为太子,定为皇储。

所谓的“神龙政变”,只是巩固了这一成果,避免节外生枝罢了。

而发动政变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等五位大佬,全是清一色文臣,杀戮很轻。

再者,武则天不像吕后那样绝后了,她死后,继承帝位的是她的儿子李显,众大臣不看僧面看佛面,做法很有分寸,一切遵从李显的意思办,不敢太过。

偏偏,李显生性昏庸、孱弱就算了,他和武三思又是亲家关系——他的女儿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所以,李显复位以后,武三思等人依然得以全须全尾地活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