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秋

宫之奇

(?—前624)。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平陆马沟附近)人。

虞国上大夫。

有先见,虞君不听其唇亡齿寒之劝,终被晋国所灭。

“唇亡齿寒”成为千古箴言。

老臣具独见,晋公藏诡奸。

虞君终不纳,唇亡齿必寒。

晋献公时,晋国强大起来,不断向外扩张,并吞周围小国。靠近晋国南面的虞、虢,均是小国,但由于两国联盟,晋国不敢贸然进犯。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献公谋于臣下,大臣荀息献计,以“屈产之乘(马),垂棘之玉”厚赠虞君,向虞借道,攻伐虢国,瓦解二国联盟,然后一一击破之。

献公舍不得宝马美玉,荀息说:封国所受之礼,不难索回。所赠美玉,只是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宝马,也只是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献公遂遣荀息至虞。

荀息极言晋君仰慕敬畏之意,并提出假道伐虢取胜后,一切缴获全归虞君。智在中下、只图耳目之玩、不顾后祸及身的虞君,一口应承。

宫之奇闻知后,急忙劝阻:“晋使词卑而礼重,其心必不善。况虞虢为唇齿之邻。谚云:唇亡则齿寒。请君万不可应晋所求。”

虞君却认为晋君一片赤诚,既以国宝相赠,自当假道于晋;况且,晋强虢弱,失一弱而得一强,何乐而不为。竟不听宫之奇言,且派兵助晋袭占了虢国的下阳。

下阳(在今平陆县)是虢之陪邑,为虢国黄河北岸门户,从此,虢国北陲便无险可守了。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再次力谏虞君:“虞虢互为表里,虢亡,虞必不能存。晋不可启,寇不可玩。昔已铸大错,今岂可再耶?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千万不可忘记。”

虞君执迷不悟,说:“晋君与吾同宗,岂肯害吾。”

宫之奇给虞君分析情势:“晋与虢也是同宗呵,晋既有灭虢之心,焉知无亡虞之意。”

虞君又找出一个遁词:“吾祭神虔诚,祭品丰盛,神必佑吾。”

宫之奇批驳说:“晋君亦祭神伐虢,倘其以更丰厚的供品祭神伐虞,神佑晋而不佑虞也。虞之兴灭,系于君之一念,请君慎思而处之矣。”

虞君终不听,许晋国再次假虞道伐虢。

宫之奇虽有报国之心,但无回天之力,悲愤地对其子说:“虞将亡矣!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指虞君受晋贿,借道与晋伐虢),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弱点)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遂携“其孥(妻、子)适(逃)西山”。(《国语·晋语》)

“其冬,晋灭虢。还(回师途中),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柏、百里奚。”(《史记·晋世家》)“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悦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老)矣!’”(《韩非子·十过篇》)

昏聩而又贪婪的虞君只不过在历史上演出了一出可笑的悲剧,而具远见卓识、敦厚爱国的宫之奇却给我们留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一宝贵的哲理,使中华子孙更富智慧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