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二十四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史书一般不会直接说明皇帝对后宫嫔妃的宠爱程度。想要判断皇帝的宠爱,似乎只能从嫔妃的升迁速度以及生育子女的频率来看。
可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比较例外,史书对他的记载中,有不少是和嫔妃有关的。而且这些嫔妃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传奇。
比如乾隆一生最爱的孝贤纯皇后,生下嘉庆皇帝的淑嘉皇贵妃,以及慧贤皇贵妃等等。
乾隆与这些嫔妃之间爱恨情仇的故事,那真是民间故事素材源源不断的源泉之地。
可以说,乾隆皇帝一生风流且多情,即便是到了88岁的高龄,他还笑而纳之了嘉庆皇帝为他进献的一位13岁少女。
秀女大选
清朝皇室不同于之前的明朝,为了血统的纯正,皇帝选妃一定要在满八旗内进行。
按照顺治十五年的规定,皇帝从登基之日算起,每三年进行一次秀女的选拔,在血统纯正和身份地位的前提下,秀女的素养和才貌都有考究。
不过满人本来就少,能入八旗的满清贵族更是少之又少。在这些贵族之中选拔出既要有才,还要样貌出众的秀女,那可真的是有些为难了。
所以我们看清末溥仪几位嫔妃的真实照片,样貌真的很普通,没有大家心目中国色天香,冠绝天下的感觉。
不过当时的秀女年龄偏低,一般都是“及岁”,也就是13岁。当然也有16岁左右的“逾岁”秀女。
正所谓“女大十八变”,秀女的年龄小,就代表未来样貌的变数也很大,当然,一般是变漂亮。
公元1798年,也就是嘉庆三年,嘉庆皇帝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秀女大选。在这次选拔会上,一名来自富察氏的13岁女子进入了嘉庆皇帝的视线。
献给父亲
富察氏,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当时的富察氏和金国通婚,甚至还出了不少皇后。
到了清朝,富察氏不仅是镶黄旗的姓氏之一,而且家族之中能人辈出,比如我们熟知的福康安,李荣保,福长安等等。
前面说过的孝贤纯皇后,也是出自富察氏。
孝贤纯皇后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一位非常贤淑的女子,因此她和乾隆的感情笃挚,也十分恩爱。
乾隆刚登基就将其册封为了皇后,虽然孝贤纯皇后的两个孩子先后夭折,以及后宫嫔妃们的争宠手段,但也没有改变乾隆对她的宠爱。
可惜两个儿子的夭折,让孝贤纯皇后痛苦万分,三十七岁就病逝而亡。没想到乾隆为其举办了空前规格的葬礼,甚至大兴土木,花费了巨资。
之后乾隆仍然对其念念不忘,每次遇到大事,都要到孝贤纯皇后的灵前诉说一番,以求心安。
当然,乾隆闲暇之余想到孝贤纯皇后,就会作诗一首抚慰心灵。最终乾隆为其创作了上百首诗作,每一首都是情真意切。
到了晚年,乾隆更是思念,只是憋在心里不说罢了。
其实嘉庆皇帝非常明白父亲的内心,但他并不知道如何安慰父亲,直到这次选秀女时,另一位富察氏的女子,也就是后来的晋妃出现在他的眼前。
按照辈分,孝贤纯皇后是晋妃的姑奶奶,差三个辈分。但或许是血缘关系的原因,晋妃和孝贤纯皇后的样貌有几分相似。
如此一来,父亲看到了晋妃,不就等于看到了孝贤纯皇后吗?
守寡一生
当嘉庆将晋妃带到乾隆面前的时候,乾隆喜笑颜开,随后笑而纳之。
此时的乾隆缺乏关爱,缺乏陪伴,又思虑烦躁,总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因此心情时好时坏,身体也消瘦了不少。
可是自从晋妃来了以后,乾隆非常开心,这个13岁的女孩,给乾隆人生的最后时光,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然而晋妃并不知道,半年之后,当乾隆撒手人寰,她将迎来长达25年的空闺守寡生活。
尤其是前22年,晋妃不仅位分低,而且得不到重视。
直到嘉庆皇帝去世之后,此时的晋妃已经是乾隆唯一在世的后妃。
为此道光马上提高了晋妃的品级,甚至尊封为“皇祖晋妃”。但这份尊贵,晋妃没能享受很久,2年之后的1823年,晋妃去世。
从13岁开始,她就没有了丈夫,没有了自由,许多人觉得晋妃的一生悲惨。
其实话也不能说死。
晋妃虽然守寡一生,也没有得到过爱情,但她起码衣食无忧。
其实乾隆后期,大清王朝已经在走下坡路,民间百姓已经没有了往日繁荣的景象。
尤其是乾隆纵容和珅贪污腐败,致使许多人已经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晋妃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总比民间受苦要强得多。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晋妃她自己并不排斥宫廷的生活,她自幼就被灌输这种思想,所以在她的眼里,这才是她的世界,才是她的全部。
所谓的自由,她其实并不在乎。
所以,只要自己开心,自己能想得开,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