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这片中华大地上,曾经诞生过无数朝代的辉煌,它们最终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散,留下来的只有那厚重的历史,以及一座座的古墓。

没错,在这篇土地上,不知有着多少古墓,其中埋葬的不只是先人的身躯,还有那无数的宝藏。因此,就诞生了专门为古墓而生的这批人:盗墓贼。

盗墓贼群体的出现

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的盗墓贼,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了。在历史上,曹操曾经通过盗取陵墓中的宝藏来补充军饷,所以才能够在起兵初期就拥有不错的资本,那时经常有人能够看到在深夜之中,有许多士兵从土里冒出来,吓得人们以为那是阴曹地府的鬼兵。

其实,那就是曹操的军队刚从地里挖完宝藏出来,曹操也因此被称为我国最早的“摸金校尉”。

但无论什么时候,盗取老祖宗的坟墓这种事情都是不体面的事情,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所以也注定了盗墓这种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存在。

在民国时期,盗墓这个派系开始发展壮大,一方面因为那时的国家已经分崩离析,社会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理。

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许多人都穷的揭不开锅,于是一些艺高人胆大的人就开始打起了老祖宗的主意。

比较著名的就是孙殿英盗取乾隆和慈禧太后陵墓的故事,这种事情是注定要遗臭万年的。

也是从民国开始,全国的盗墓贼开始分出派系,正如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中所写,盗墓贼以长江为届,分为南派和北派。

而南北派当中又衍生出了很多小派系,相对来说,位于南派的长沙土夫子的盗墓技艺是最娴熟的,土夫子则是长沙当地对于盗墓贼的称呼。

要说我国那时候那么多的盗墓贼当中,最厉害的是哪一位,肯定要属这位被誉为“关内第一人”的盗墓祖师爷:任全生。

任全生的故事

任全生是长沙土夫子当中名声最响的一位,他的故事,可以说就是一部传奇。

任全生并不是天生就干这一行的,他是半路出家。那时因为战乱,任全生的家里条件又不好,老婆孩子还都得了重病,任全生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打起了老祖宗的主意,希望能从中谋一条出路。

可能是因为有天赋,任全生进入盗墓行业之后,接连盗了几个大墓都平安出来了,还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很快就在长沙小有名气起来。

任全生这人还非常聪明,别人都是凭着一身胆量下墓蛮干,他却喜欢总结经验,渐渐的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规律,使得他敢于进出那些常人不敢下的墓。

到了1942年的时候,任全生的技艺已经非常了得了,那时在长沙土夫子之间爆出了一个消息,在长沙的一片树林当中,发现了一个大墓,据说还是战国时期的。

许多人一听,都摩拳擦掌,战国时期的墓可以说是最值钱的,若是能从中捞出那么一两个宝贝,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任全生也是如此,于是他带着一帮手下,开始前往那边树林当中,寻找古墓的具体位置。

经过一番寻找,任全生率先找到了古墓的位置。原来,这个墓穴的位置位于一处子弹库附近,被日军的军火给凿穿了,所以才会被人们发现。

下墓之后,任全生一行人很快就扒拉出了许多物件,根据后来行家的判断,这果真是一个战国时期的古墓。

任全生从这墓中盗出的物品当中,有一件非常特殊,乃是战国时期的帛书。

任全生并不知道这个物品有多珍贵,就把这些物品随便卖给了专门给自己接手古董的“唐裁缝”唐鉴泉。

唐鉴泉当然知道这份帛书有多值钱,在当时以三千元法币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收藏家蔡季襄。

原本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文物无论怎样流失,总归还在我们中国人手上。

只是没想到后来,一个美国人从蔡季襄手里把帛书给骗走并带回了美国。

如今这份帛书就存放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可以说是我们国人永远的痛。

小说《盗墓笔记》的故事有部分情节就是参考了这个故事。

盗墓界祖师爷的救赎

这份帛书的最终下落,任全生后来也知道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份帛书的价值有这么高,更想不到最后会落到外国人的手上,他感到十分痛心,决定不再从事盗墓活动,金盆洗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考古队认为任全生的盗墓技艺可以帮助他们更方便的进行考古活动,于是就聘用了任全生为长沙考古队的专家,这位曾经的盗墓祖师爷又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正式开始挖掘,在下墓的途中,科考队员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就请来了任全生。

原来,当时一号墓在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具千年女尸,并且尸体还没有腐烂,保存的十分完好。

考古队员不想破坏这具尸体,但又没有办法将其从棺椁中取出,这才请来了任全生帮忙。

任全生来到现场了解环境之后,提出可以用五夹板斜插进棺椁中,把内棺顶起来,再将内棺取出来,这样就可以保证女尸的顺利出土。

这个方法果然有用,在科考队员的努力下,一具千年女尸顺利出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年美人”辛追夫人。

任全生也因此成为当年考古界的一个奇迹,任全生也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长沙当地领导的表扬和奖励:一条香烟和一瓶好酒。

可以说,这位曾经的盗墓贼,在考古事业当中找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小结:两年之后,任全生因为患上了重病离开了人世。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不是盗过那么多墓,而是后悔自己间接的把那份战国帛书流转到了国外,以至于再难有归来的一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