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钱氏家训》
壹|六元状元
还有一个多月就高考了,
那我就从科举考试说起吧。
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分为“小三元”和“大三元”。
小三元即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由知县主持,通过者可参加府试。
府试由知府主持,通过者可参加院试。
院试由学政主持,通过者即成为“秀才”。
一个人只有通过了这三关考试,
才有资格进入官方学校深造,
以备战正式的科举考试。
正式科考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三者合起来就称为“大三元”。
“乡试”即省级争霸赛,
就是将全省秀才弄到一起考试。
通过者即成为“举人”,
举人中的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即全国争霸赛,
就是将全国举人弄到一起考试,
通过者即成为“贡生”,
贡生中的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就是皇帝老儿亲自主持的考试,
会试成绩最好的那部分人才有资格参考,
通过者即成为“进士”,
进士中的第一名叫“状元”。
在中国科举考试史册上,
这六场考试都拿到第一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叫黄观,一个叫钱棨。
但黄观后被明成祖朱棣革去功名,
于是钱棨就成了中国科考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人,
故大家称他为“六元状元”。
▲ 钱棨像
贰|钱氏家训
提钱棨,其实不是讲钱棨,
而是想说说吴越钱氏家族。
因为这个家族实在是太牛了,
自宋以来就出过5个状元,
封王封侯拜相者超过100人,
成为进士者更是难以胜数。
不说古代了,我们来看看现当代钱家出过哪些大才:
钱永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钱锺书:中国国学大师。
钱穆: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
钱玄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
钱其琛:著名外交家。
…………
牛人实在太多,不再列举了。
就拿现在最牛的“院士”来说吧,
现在钱家在中国及欧美各国科学院当院士的人,就超过一百位。
这是一个近乎恐怖的数据。
为何吴越钱氏家族竟能如此牛叉?
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DNA——钱氏家训。
▲ 杭州钱镠(liu) 像
叁|钱镠治训
1000年前,唐宋过渡时期,
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形成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钱镠就出生在烽烟四起的杭州,
因为实在是长得太丑了,
他爹觉得不祥,欲将他溺死在井里。
幸有阿婆力争,他才得以保命。
所以他的小名叫“婆留”,
而那口井则被称为“婆留井”。
钱镠这小子非常争气,
既好武又好文,从小苦练勤学,
二十出头就拉起了一支队伍,
多次平息暴乱,统一了吴越地区(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后被封为“吴越王”。
统一吴越后,钱镠启动了大整治。
先是扫平流氓地痞祸害,
保境安民,使路不拾遗。
然后疏浚海塘与西湖,
彻底解决了之江水患,
民众感其功德,改之江为“钱塘江”。
接着,钱镠大力发展农桑鱼稻,
将吴越变成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说的正是钱镠治理吴越之功绩。
《百家姓》第一句为何是“赵钱孙李”?
因此书乃北宋初年吴越地区一书生所撰,
所以皇帝之“赵”姓自然排第一位,
那“钱”姓为何能排第二位呢?
正是为了表彰钱家治理吴越之功绩。
钱镠老婆姓孙,所以“孙”姓排在了第三。
“李”姓之所以能排第四,
是因为当时南唐国主姓“李”。
▲ 婆留井
为了表彰钱家治理吴越之功绩,
唐僖宗钦赐钱镠一块“金书铁券”。
钱镠即子孙若犯滔天大罪,
凭此“金书铁券”,他本人可免死九次,子孙可免死三次。
别人得到免死金牌,都高兴上了天,
但钱镠却担忧得难以入眠,
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金书铁券”的发明者是刘邦,
刘邦夺得天下、建立汉朝后,
为了表达愿与功臣永享富贵的决心,
便将承诺用丹砂与金粉写在铁券上,
然后赐于功臣,永世流传。
因金书铁券具有刑罚豁免权,
所以俗称为“免死金牌”。
汉高祖开启铁契褒奖功臣的先例后,
后世帝王纷纷仿效,以此笼络功臣。
但事实上,能兑现承诺的皇帝其实找不出几个。
就拿“金书铁券”的发明者刘邦来说,
他后来就违反铁券之承诺,
诛杀了韩信、彭越等大功臣。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钱镠才忧心如焚。
▲ 钱鏐的“金书铁券”,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自汉朝以来,得到铁券的家族,
往往恃宠而骄、志得意满,
慢慢就走向骄奢淫逸,
最后触犯刑律,丧命败家。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钱镠决定制定家训——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我要用规则来匡正子孙后代。”
经过20多年的思考后,
钱镠创立了《钱氏家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
钱氏每一个孩子出生时,
全家都要诵读《钱氏家训》,
所以家训就像DNA一样,
刻在了钱氏子弟血液中。
正因有了这个《钱氏家训》,
吴越钱氏才得以大才辈出。
由此而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清朝乾隆帝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
故御赐钱家一方匾额——清芬世守。
▲ 乾隆御赐“清芬世守”匾额
肆|密码1:读书第一
钱氏家族何以能够人才辈出呢?
第一个密码是:好读书。
钱镠强调:宣明礼教,读书第一。
就是说读书乃人生第一大事。
先讲关于钱锺书的一个小故事。
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乃国学大师,
正是期盼儿子爱书成癖,
他才给儿子取了“锺书”之名。
钱锺书自五岁开始,
就被父亲要求诵背古文名著,
若诵背不能过关,便要挨打。
钱锺书在无锡念中学那会儿,
钱基博北上清华教书去了。
老虎一走,钱锺书便放松下来,
开始借阅各种各样的庸俗小说。
那年寒假,钱基博回家一考儿子,
钱锺书很多题目竟然答不上来。
钱基博气得吐血,把钱锺书暴揍了一顿。
从此,钱锺书再也不敢偷懒了。
正唯如此,他后来才得以超越父亲,成为更厉害的国学大师。
钱镠强调: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就是不仅家境富足时要读书,家境贫寒时更要读书。
▲ 清宫廷刻「夜纺授经图」拓卷
▲ 钱学森
伍|密码2:树立品行
▲ 钱锺书
▲ 钱伟长
陆|密码3:有志有为
▲ 钱学森一个包用了40年
柒|密码4:节俭持家
▲ 在父亲影响下,钱永刚一辆自行车骑了40年
▲ 钱锺书与杨绛
捌|密码5:优优组合
▲ 钱学森一家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辗转回国
玖|密码6:报效国家
▲ 钱穆送钱伟长赴美留学合影留念
拾|密码7:身教重于言教
▲ 钱穆
▲ 钱学森一家
拾壹|家风才是不动产
一审:张珈瑜
二审:郭娟
三审:施绍根
终审:刘畅
排版: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