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秦始皇一统山河大业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商贾出身,凭借独到的商人眼光,投资在赵国身为人质的秦王子楚,助力子楚逃出赵国,顺利登上秦国王位。

子楚地登基,也为其子嬴政继位奠定基础。

只不过身怀雄心的嬴政绝对不愿意权力旁落,随着他的继位和成长,与丞相吕不韦的矛盾也愈发激烈,最终吕不韦自杀出局。

其实在吕不韦黯然自杀的前夕,秦始皇给他写过一封信,看过这封信的内容后,吕不韦再也没有苟且偷生的决心,一死而后快。

吕不韦的崛起之路

战国时候,卫国虽然是小国,却是人才济济,前期有卫鞅助力秦孝公完成改革壮举,促使秦国一跃而起,成为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王霸之国,领先当时潮流。

后期有卫国商人吕不韦,助力秦王嬴政迅速成长,成为一统天下的千古帝王,立下流传万世的政策功绩。

秦王嬴政的成就背后有吕不韦的一份功劳,这是吕不韦最为看重的。

吕不韦出身于阳翟,自幼爱好商贾之术,成年后往来于各地,低价收购商品,然后以高价卖出,从而累积起万贯家财,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商人。

很多人的终极梦想就是家财万贯,但吕不韦不这么想,他虽然有钱,但是并没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因为封建时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地位一直很低。

所以吕不韦一直物色人物,想要以钱财换取荣耀等身,

他在赵国经商之际,发现一个奇货可居之人,就是秦国人质子楚,

觉得只要把赌注下到这个人身上,绝对前途无量。

之后吕不韦拜访秦异人子楚,以商人的巧言令辩之术,说服秦异人,吕不韦的言辞中主要强调可以帮助秦异人逃离赵国,进而回到秦国,继承秦王大统。

得到秦异人的信任后,吕不韦开始砸重金在秦异人身上,多次拿出五百金供秦异人花费,第二步就是游说秦国,到华阳夫人和安国君那儿说明秦异人的优势。

如此一来二去,吕不韦靠着他起家的本事,在秦赵两国间游刃有余地进行着政治投注,最终他在秦异人与华阳夫人、安国君这儿都赢得信任,离他心中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接下来吕不韦做出一生中最关键的决定,

他一狠心一跺脚,将自己府中绝美的歌女赵姬让给秦异人。

这一看似普普通通的决定改变了吕不韦,也改变了秦国,改变了天下。

因为秦异人与赵姬所生的儿子叫做嬴政,也就是未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吕不韦的商业投资与其说是在秦异人身上,不如说是在嬴政身上,因为嬴政身上有一股王霸之气。

权倾天下,难以全身而退

自从秦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的那一刻,

吕不韦的身份就不再是一名平民大商人,而是权倾天下的秦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可以说是个人奋斗的天花板。

当时尚在年幼的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从内心还是十分认可这个既可称父又可称相的人。但是随着嬴政的长大,吕不韦却成为他巅峰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因为吕不韦为相后,召集天下才学之士,形成盛极一时的吕氏门人,

他们还编纂过一部《吕氏春秋》,影响力特别大,风头甚至盖过了秦始皇嬴政。

不过这些潜在的矛盾,还不够成秦始皇对吕不韦的杀机,真正的杀机还得从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吕不韦府上的那个歌女赵姬说起,赵姬是一切矛盾的引线。

赵姬与三个男人有纠缠不清的关系,分别是秦庄襄王、吕不韦和嫪毐,

秦庄襄王显然难以满足赵姬的要求,所以她与擅长车轮舞的嫪毐勾搭在一起。

更要命的是赵姬为嫪毐生下两个儿子,他们是秦王嬴政同母异父的兄弟,这样的宫廷丑事显然是秦王嬴政不愿看到的,也不利于他的集权。

嬴政做的就是铲除这个王室污点,将自己淫乱的母亲打入冷宫,迁到雍地,直接把嫪毐三族处死,以及自己那两个苟且而生的弟弟摔死,完成个人的政治成人礼。

不过这样还不够,

嬴政把矛头对准吕不韦,毕竟赵姬曾经是吕不韦府上的人,二人的关系尚且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吕不韦知晓赵姬嫪毐私通之事而不上报,反而助力罪加一等。

种种的矛盾,已经将吕不韦置于风口浪尖上,难以全身而退。秦始皇念在吕不韦是两朝老臣,功绩卓著,不忍下杀手,只是罢免吕不韦的相位,没有杀害他。

一封信终结吕不韦

罢免相位后,吕不韦并没有遭受牢狱之灾,而是被遣返到他的封地河南,如果此时天下的门客们不替吕不韦说清,吕不韦还是不会丧命的,毕竟他和嬴政有一层父子关系。

但是吕不韦的门客们做了嬴政最为忌讳的事情,就是结党,他们轮番为吕不韦说情,在秦始皇看来就是最大的权力威胁,所以吕不韦留不得了,要不后患无穷。

之后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总的意思就是全面否定吕不韦的功绩。

这否定的背后,就是秦始皇已经彻底失去对吕不韦的耐心,即使吕不韦能回到封地,将来等待他的也是身首异处,三族被诛的悲惨结局,没有任何翻身可能。

生无可恋,再加上惧祸的心理下,吕不韦走向那个不归路,黯然喝下毒酒,郁郁死去,

一代权相就这么结束自己传奇的一生。秦始皇的一封信杀伤力确实强。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成也始皇,败也始皇,他的成功在于培养统一天下的千古一帝,帮助秦国完成千秋伟业,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经典,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功高盖主,吕不韦的风头太盛,过于外放自己的实力和功绩,甚至干涉后宫事宜,怎么可能安享晚年,类似于韩信、年羹尧之类的历史人物,都是吃亏在这一点上,值得后人警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