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决裂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国家不能不对冷战的策略有所理解,否则就不能更好地适应并理解未来的冷战时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冷战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上一次大规模冷战的胜利者,以及当前诸多小规模冷战(如美国VS朝鲜、美国VS伊朗)的主导者,美国决策者对冷战的概念和实质其实是具有很深理解力的。

冷战的表象,就是遏制战略,如同乔治凯南所言,“在每一个面、每一个点上对美国的敌人进行毫不留情地打击”。但是,如果冷战化身为实质,则其追求的,则是尽最大可能提升敌国的成本损耗,最终耗尽其有限的资源而灭亡之。

在冷战大师、前中情局局长比尔凯西眼里,美国之所以更擅长冷战,就是因为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资源优势,在1982年写给里根的对苏战略备忘录中,比尔凯西认为,“美国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强大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奉行更有侵略性的对苏打击策略”……

“……俄国人的原油外汇是有限的,但我们的财政能力是近乎无限的,如果俄国人要跟我们在斗争中比拼财政的损耗,我想我们完全可以奉陪到底,我坚信最后垮掉的绝不是美国”。

“我们拥有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关键技术的垄断地位,完全可以通过许可证制度限制技术的流通,只要坚定不移地强化这种限制,很可能窒息俄国人的技术升级,最起码也将极大增加其产业成本”;

“苏联的扩张成本远高于美国,将让我们获得更多地机会在波兰、阿富汗给克里姆林宫放血……俄国拥有太多的敌人,他的财力将在各个方向承受损失”。

”斗争的结果将是以俄国财力枯竭作为终点,我对此深信不疑“。

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随着冷战的深入,美国将会采取各种策略,增加中国发展的成本,强化中国财政的损耗,一旦中国财力枯竭,就会出现动荡的风险——美国就会赢得他所谓的冷战胜利——这是比尔凯西的对苏策略,毫无疑问,也将会成为美国对华的冷战策略。

从对华政策角度看,美国要想贯彻这种冷酷无情的冷战策略,他正在采取或者可能将会采取的政策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在南海、台海的战争边缘政策,迫使中国投入一场与美国及其盟友日本、澳大利亚甚至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在内的庞大军备竞赛。

譬如,美国在南海和台海奉行越来越具有挑衅性的边缘政策,对台独的支持越来越露骨透明,此举即在于以武力推动“准台独”政策,迫使中国不得不为了应对这种必须战争的局面而扩充军备。美国的无限美元财政和高科技军备层出不穷,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联合,使得美国在这场军备竞赛中足以占据上风。从2016年开始,美国即以南海为端转型军备,2020年后,这种势头更为猛烈,紧随其后的是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都开始推出“联合美国、针对中国”的扩军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遭受考验的,就是中国的财政,美国志在以此迫使中国投入这场不得不投入的财政消耗战,其试图以强大的盟国和美元财政施加中国以巨大的财力负担。

第二,通过经济打击中国外贸企业,削弱中国的财政能力和外汇获取成本;通过金融武器打击企业和实体的融资渠道,增加其融资成本;通过技术限制,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增加中国的技术成本。

如果说贸易战旨在打击中国的沿海外贸企业,目的在于打击中国沿海省市的财政能力,并增加中国获取外汇成本的话,那么美国对中概股的限制,则是打击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随着美国对港制裁的不断推出,其持续将会提升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

而美国对中国企业技术限制的不断加强,不仅仅是想扼杀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更重要的目标是,通过这些策略,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成本,反复消耗中国的财力(需要政府出资加大研究力度)。

第三,通过对HK反对派和西域分裂势力的公开支持,迫使中国付出更大的财力损耗。

有一点不要怀疑,那就是美国会极尽全力地绞弄他眼里的中国伤口,使之流出更多的鲜血,损耗中国更多的财力。美国决策者不会指望HK和西域的乌合之众们能够逆天行事,他们的目标仅仅在于使这些风险长期化,并提升中国的成本,最终更大程度地损耗中国有限的财力。

总而言之,美国的冷战策略就是这样,这不仅仅体现在遏制上,更体现在损耗上。未来,美国将竭尽全力地打击中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中国的财政支出,并以各种手段,加大中国的财政困难,最终达成其枯竭中国财力资源的目标。

所以,美国冷战的政策目标并非要使中国的企业发展和国家安全一击即死,而是要尽最大可能降低中国的收入、增加中国的成本,迫使中国以更大的财力挽救自己的企业、维护自己的安全。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冷酷无情的漫长财力消耗战,而一方的财政崩溃,就是历史的终点,中国必须对此有所警惕和准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