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朋友想看我说一下对经济的想法,作为一个经济学本科二把刀都算不上的只能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和大家谈。总体上我的观点是暂时没有什么特效办法,但也没必要悲观,尤其是没必要比强敌还悲观。

先说严峻的,困难的,最后再给大家聊聊乐观的方面。

其实这个阶段要拉消费是困难的,一方面工资普遍的实质性下降,企业利润率也降的明显,能不裁员都不容易,总不能印票子涨工资吧。放眼国外,我们还在这为采购指数到不了50的荣亏线头疼,不少西方发达国家40都不到还装的没事人一样打肿脸援助乌克兰。这样的大背景其实是逆水行舟,能保持现状就不错了,还能往前挪几步那真的是洪荒之力。


【资料图】

先说“活跃的资本市场”,暂时看来更像是硬生生拉了一波行情。我个人是没看到任何能支撑的实际经济活动变化。所以又回到了无糖可乐不顶饱的问题,能管一会,但一定后续得续上。现在的数字化也不是08年能比的,我不认为有哪个行业真的是只欠东风且我们没发现,暂时来看,大水漫灌还是要等到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前夜,这个前夜一定很精彩。

美国的通胀其实相对于他的加息已经下来了,我理解仍然不回头的理由是怎么今年的韭菜就这么硬,但镰刀拔出来了就必须割倒一个,不然就割自己腿上了。现在西方盟友里已经有人明显加不动了,所以也没必要过于忧虑国内的风险,客观来说国际的变化会先于国内发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美国不一定打摆子,但西方盟友打摆子概率不小。其实美国如此加息,我们还能顶住货币压力真的是强大了,回想2000年前后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的底气。我坚信,我们可以胜天半子,且门槛已经摸到了,这一轮金融操盘博弈我们还没有掉链子,其实有点超出我的预期,看样子就是奔着“中段拦截”去了。

不少朋友对经济特别悲观,天天把通缩了挂嘴上。我还是那句话,但凡看看经济学对通缩的定义也不能这么胡咧咧。未来一年,外国同行的涉华经费通货膨胀系数都在2.2%左右。不管公开渠道说什么,关起门来算工资是诚实的。我们确实不能盲目乐观,但有什么理由比强敌还悲观?

吐槽一句,上个时代各位活跃的经济学家本质上就靠两个行业养着,1.房地产,2.金融。吃人嘴短不可避免,所以很多言论就合理了。

房地产现在的状态是透析病人的状态,不能靠自身循环自给自足。放松些限制是对的,但是市场弥漫房价涨涨涨,钢筋水泥卖卖卖,拉动经济蹭蹭蹭是痴心妄想。之前各种悄悄试点一再证明了以房地产为龙头牵引经济发展的效率已经和规模工业企业大差不差了。现在的大环境下除了真刚需,我不认为能放出来多少“改善性刚需”,除非就是为了数据拼了,直接北上广深一放到底继续炒楼。到今天为止我看到的也是抛盘多于买盘。

既然土地财政客观玩不动了,有的改革客观势在必行,就看中美对抗的节奏了。

不少朋友也在问发钱发券的事。我个人的观点是这种刺激都是救急不救穷。所以背后的目的是最小的代价刺激最多的消费,今天的补贴为了明天更多的进账。所以从政策有效性的角度,重点刺激的反倒是那些正在犹豫要不要买辆豪华suv或者一百寸大电视的群体。对于他们,这几千几万不等的优惠卷确实能促使他们不再做等等党。

但如果这个券发下来就是去超市买柴米油盐,买婴儿奶粉,那这个刺激其实费力不讨好。所以在网上高喊怎么不发钱的各位可能没想到一个问题,你既不是那个惨到要社会救济的,也不是能榨出油的肥肉。真搞精准发放没准到时候又要说拉大贫富差距了。考虑到国情,帮企业比帮个人更有操作性,保就业就是保稳定,死守家庭为单位的具体失业底线又是重中之重。

从我的专业来看,未来世界确实风险在加剧,所以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是对的,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也是必须的,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全球化会不会分裂都不好说的时代,客观上让很多朋友理解了为什么当年我们会搞大而全小而全。

最后说几个我觉得可能比较麻烦的问题。

1.房价没有实质上涨的前提下棚改怎么搞?

2.汽车以旧换新的货币刺激的多方买单补贴,钱从哪来?

3.新能源车不解决保值率如何促进改善性用车需求?都靠小年轻脑子发热坑父母?

4.电子设备没有代际提升如何刺激升级?

5.为什么一头是企业抱怨卖不掉货,一头是消费者觉得没有性价比高的好货可以消费?

从我的视角来看,不要冒进,顶多再苟半年,我已经看到了一丝曙光,也有朋友已经看到了艺高人胆大的机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