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也知道这个新闻了,网友爆料,在香港无缘无故被一个环卫工人辱骂是“大陆鸡、并称HK不欢迎你、我不怕你投诉”的事情。

近日有一位在香港内地的网友爆料,说她在香港排队的时候被一位环卫工人公然谩骂歧视。


(相关资料图)

这位网友称就在她和朋友排队聊天的时候,突然有个女环卫工人走了过来,并且在她们周围转了转打量了起来,然后突然翻起了白眼,还用粤语说了句侮辱女性的话,说大陆女游客是鸡,说大陆人为什么要来香港,香港不欢迎你们。

------网友爆料

从网友爆料的过程来看,这位环卫大妈的“歧视逻辑”,是把大陆女性游客当做是“鸡”(来港卖淫)。

这种思想逻辑,要远远比“国泰航空歧视事件”要来的龌龊,或者说这是香港某些底层社会对于大陆女性的一种“龌龊视角”,究其原因,可能是看不惯大陆女性游客“光鲜亮丽”的外表,从而产生了一种超出了其“底层认知”的一种恶意揣测。

试问,这位环卫大妈敢把同样的话术对“香港徐子淇们”说吗?

其次,这位环卫大妈的“歧视逻辑”,有其根深蒂固的社会思想基础,那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以來,香港社会某些人 对大陆男女的“刻板印象”,女的一律叫“北姑”,男的一律叫“阿灿”。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带有歧视意味的“历史词汇”:

北姑:在改革初期,尤其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指来港工作的女性,而且这些女性由于没有很高的学历以及特长,来港后有些人就是从事非常底层的体力劳动,当然包括“se情业”,从而,“北姑”这个词汇,就是一种特殊职业的贬义词代称。

从这位环卫工人的语言思维逻辑来看,其依据正是来自如此,认为来港的漂亮女性,有很大可能就是从事特殊行业。

(早年香港影视中的“北姑”形象,

从长相、发型到穿着打扮,刻板印象基本如此)

吴君如影视作品里,对于“北姑”形象的诠释,也有其代表性

阿灿:这个形象,源自于70年代的港剧,剧中“阿灿”是一个不学无术、贪财无厌、乡下土鳖气息十足的来港谋生者。

剧中,阿灿连吃30个汉堡包,轰动香港观众从而一举成名,“阿灿”这个形象于是就是这么固定下来,从此就成为了“来港大陆仔”的特定类称。

于是“北姑”和“阿灿”这两个形象,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内往往就在影视剧中成为了“大陆人”的一种影视设定了,

至于在现实中是否也是如此,我不做讨论,其实大家心中也是有数。

(当年影视剧中,“阿灿”连吃30个汉堡包的场景,

“阿灿”这个形象从此就一举成名)

.

OK,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位环卫大妈的言语逻辑,用及其“龌龊”的思想来 揣测辱骂 来港的女性游客,说到底,如其说这是香港某些底层社会的“蟑螂视角”,还不如说这也是香港社会某些人对于大陆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历史时代认知”错乱。

用香港社会某些人的视角来讲就是:

阶层认知错乱---- 作为香港社会低层中的底层,环卫工人居然也敢把来港女性看成“北姑”。

经济认知错乱----- 看不到内地社会对香港经济的巨大贡献,叫嚣内地人不要来香港。

国家发展认知错乱---- 打从心底就不愿意去了解内地的发展,思维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比如:还有很大比例的香港人士从来没有来过内地。

【后语】

如果这位爆料的网友投诉这位香港环卫大妈致使其失去环卫的工作,这也无济于事,她已经是香港“最底层”的人士了,扫不了大街,估计那也只能去捡纸皮、去倒“夜香”了~~

(网图)

歧视内地人这件事情,在香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究其原因,HK与内地之间其实还是有某种“隔阂”

我小时还记得,过了罗湖关口,香港那边的居民对于深圳这边的人来说,基本还是很“和蔼客气”的,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关怀,但不管如何,还不至于出现如今这么“赤裸裸”的厌恶与歧视,更谈不上有什么“隔阂”。

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几十年来香港社会一些人的“思维定式”和“刻板认知”,

在很大程度上讲,要破坏“亲戚之间”的那点血缘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金钱,

穷人不会去憎恨陌生人富豪(你们什么时候听过HK的底层 会去 憎恨英国的在港豪门?),

但会憎恨亲戚暴发户(HK底层,“歧视”憎恨来港的大陆消费者),

这也是“经济等级”落差带来的“社会阶层”落差,

于是,香港社会有些阶层的有些人就“气血瘀滞”,“隔阂”就此产生,最终成为“肿瘤”般的存在!

(香港銅鑼灣著名的“打小人”,這是香港社會特有的一種“出氣”方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