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来自《国人为何爱明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卯拾柒

凭啥?凭那两句话还不够吗?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就凭大明这么刚。

呵呵,赞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人都太无知,知道为什么天子要守国门吗,因为明朝的制度不行,当时“文官爱钱,武将怕死”,而皇权又搞不过文官和武将,因为文官和武将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利益集团,超越了皇权控制的范围,最后君王孤立无援,才导致了“君王死社稷”的必然结果,说的好像君王愿意去为社稷而死似的。

明朝皇帝从朱棣起为了防止国土丢失和文官武将坐大,就只能用两招,一是“天子守国门”,天子驻守国门处,以身犯险,直接面对蒙古、后金/满清。从大义名分上,文官和武将必须跟随天子,否则他们自身的价值地位就无所依靠。他们来到国门处,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皇帝维系一体,成为“命运共同体”,逼得武官必须得勤王,文官必须得筹粮。设想一下,如果明代天子一直在南京,明代就只有长江以南的地盘了。所以“天子守国门”实际上道尽了明朝的悲哀。相比清代,首都虽在北京却可以远征新疆,扩疆拓土,因为清代的皇子出征让武将的切身利益与皇权一致。明代的皇子就藩倒是防止了发生激烈的夺嫡之争,但是太子久居深宫,孤立无援,完全不懂民间疾苦,同时又没有自己的实力,掌权以后无人可以依靠,只能靠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太监。

明朝的第二个招数就是赋予太监很大的权利,因为皇权搞不过文官和武将,皇帝就一个人,孤立无援(明代的另一制度就是皇后嫔妃不能来自高官家庭,意图在于防止外戚专权,但也造成皇帝不能依靠或控制高官),就只能培养自己最亲近的人。太监对皇权的威胁少于文官和武将,因为太监没有继承人,同时太监的权利没有合法性,只能从皇帝处取得合法性,所以太监就成了皇权的延伸和实际执行者。利用一个没有合法性的群体去执行皇权,平衡文官和将领利益集团,让国家政策得以实施,实际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违宪”,所以这也是明朝的另一悲哀。文官利益集团为什么会痛恨太监当权,名正言顺的说法就是因为这种做法“违宪”,但是暗地里他们恨的是皇权对他们的分权和制衡,当然最恨的还是皇权对文官利益集团巧取豪夺的限制。

喜欢明朝?明朝刚?呵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