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微博@福报KOL: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有很多开油车的朋友说:再买车换车肯定买电车。也有些朋友,是开着油车的群体,对电车都还是观望的态度,想再等两年换车:“肯定会(要)换电车”,但眼下换电车,还觉得有点儿不踏实,有点冒险,有顾虑和担心,比如电车的稳定性,以及车厂的稳定性……

还有一些还没买车的年轻朋友分两类:肯定买电车,不考虑油车;先买油车开几年,再换电车,一方面要过过油车的瘾,或者过过BBA的品牌瘾,另一方面也是对电车现有的质量可靠性甚至车企稳定性都有顾虑,想再观察一下。这是我的田野调查。

当然因为我和自己的朋友们大多是生活在大城市,所以这个观念目前还是来自于大城市居民(本人农村出身,没有瞧不起小城市的意思)。

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本身是一方面;现实条件包括外部条件比如充电的便宜性,包括消费者的购买支付能力,消费习惯和心理,以及试错成本,是一个方面。这就决定了观念的传导或者说观念被真正的接受是分层级,分区域,有时滞的。

春节回老家地级市、县城和农村(注意:笔者老家那是穷地方,跟你们家农村富余地方没法比),路上看到本地车牌车都还是油车,偶尔看到一辆电车,就能眼前一亮,而在一二线大城市,这两年遍地都是电车,不只是网约车的电车,更多的已经是私家车的电车。这就是新产品从一二线核心城市一层层向下传播的过程,是产品本身,也是消费群体的观念,也是每个城市等级里的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试错和冒险成本的问题,哪个新兴的玩意,不是按照城市等级和消费能力一层层往下传导,不要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止是牛逼的创业者,也需要敢于试错和买单的前期消费者。

互联网上很多争论其实意义也不大,大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并不是说小城市不好的意思,当然也不是说大城市不好,都好都好),你说你生活在四线城市,你有不错的收入,你想买辆五六十万的电车,你不怕这钱打水漂,但是你开出去,别人不“认”,你当然可以不在乎,但很多人在乎,这钱花得不够到位。人们希望二十万的车被误以为是四十万的,而不是反过来。这就需要时间。

说到底,国产电动车企们,其实要感谢蔚来和理想,是他们打开了国产电动车的价格天花板,让一辆国产电动车能卖到六十万的价格。当然所有电动车车企都应该感谢特斯拉,是它让电动车的价格天花板悬在一百万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