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5日电(金苹苹 魏雨田)虽然二季度的A股市场跌宕起伏,但在信托资金眼中,一度调整下跌的市场或是入市良机。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信托公司的持仓情况也全面揭晓。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资金出现在2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持仓市值合计达960.79亿元。从持仓行业来看,制造业成为信托资金较为偏好的投资方向,其中,汽车、新能源、医药生物等细分板块受到较多关注。

二季度加仓70只个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市场的大幅波动,并未让信托资金“望而却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信托资金明显加快了入市步伐。就持仓数量而言,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资金共计持股275.84亿股,环比增加109.88%;持股总市值达960.79亿元,环比增加7.9%。

数据还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共有2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里出现信托资金的身影。

从持仓变动看,共有70只个股获得信托公司加仓。其中,上海莱士、科陆电子、长鹰信质、海亮股份和金科股份等成为信托资金在二季度增持或新进股数最多的前五大个股。

具体而言,上海莱士获得华宝信托旗下信托计划加仓2.68亿股,获得加仓数量最多。科陆电子获得万向信托旗下信托计划加仓1.08亿股,长鹰信质获得中信信托旗下信托计划加仓1.04亿股。从加仓市值来看,长鹰信质获得信托资金加仓最多,达17.87亿元。上海莱士、西藏珠峰获得信托资金加仓均超过10亿元。

截至二季度末,上海莱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里出现3只信托计划的身影。华宝信托为上海莱士新进股东之一,共持有2.68亿股,持仓市值达15.9亿元。华鑫信托和苏州信托旗下信托计划依旧在上海莱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分别持有1.4亿股和1.25亿股,持仓数量不变。

热门板块受到信托资金青睐

与市场资金偏好类似,信托资金在二季度重点买入的个股中,不乏汽车、新能源等热门板块中的公司。

以科陆电子为例,作为储能板块的成员之一,公司积累了多年的储能电芯测试和研究经验。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科陆电子表示,公司掌握了各种电池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特性,为储能系统的安全管控和高效使用奠定了基础。除电芯外,公司多个储能核心部件产品在全球大规模储能项目上大批量应用,得到客户高度认可。

从其近期走势看,二季度入市的相关信托资金应该收益颇丰。统计数据显示,自4月27日以来,截至9月2日,科陆电子股价涨幅达114.55%。

而中信信托旗下信托计划在二季度新进买入的长鹰信质,其所属的汽车板块也是二季度众多机构“买买买”的重点领域之一。

长鹰信质半年报显示,中信信托旗下产品目前持有其股票1.04亿股,持仓市值达17.87亿元,在十大流通股东中排名第一。长鹰信质细分板块为汽车零部件板块,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3.28%。

此外,汽车零部件细分板块的公司万里扬也被多家信托公司旗下的信托计划持有。根据万里扬披露的半年报,陕国投、国元信托、华润信托3家信托公司旗下的信托计划均是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且持股数量没有变动。其中陕国投旗下两款产品共持有1.58亿股,合计持仓市值达13.5亿元。国元信托旗下信托计划持有0.79亿股,华润信托旗下信托计划持有0.74亿股。

二季度外贸信托还加仓了多家汽车零部件板块的公司。精锻科技半年报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外贸信托旗下信托计划为精锻科技新进股东,目前持有487万股,持仓市值达5377万元。此外,外贸信托旗下的高毅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二季度增持豪能股份172万股,目前持有745万股,持仓市值达9801.67万元。

重点关注低估值板块

尽管半年报披露了此前信托资金在二季度的操作动向,站在当前时点,机构又是如何看待接下来的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

华宝信托认为,当前市场仍属于宽幅震荡结构,市场分歧较大,主线尚不明确,因此市场的资金仍偏向防御和确定性。从半年报反映的情况看,蓝筹股的业绩没有预期中悲观,尤其是消费股中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因此白酒和低估值成长的煤炭成为近期表现较好的板块。

展望未来,资金或逐步由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投资风格由进攻转向防御,投资板块由题材赛道向蓝筹价值转变。从中期看,风格完全切换的逻辑还不完备,一旦市场趋于稳定,且资金再度流入,市场可能再次回归成长主线。

高毅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邓晓峰认为,下半年预期有明显盈利增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相关领域,例如光伏、风电和电动车。所以下半年,行业层面的分化会非常显著,少数行业有明显的增长动力,而有些行业由于需求不足会面临比较大的盈利压力。

望正资产表示,汽车的电动智能化仍是不可逆转的产业趋势。过去几年在电动化领域已经诞生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池和材料企业,在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有望在整车、零部件、汽车电子、车用半导体等领域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个大方向上,未来应从渗透率的角度入手,寻找渗透率有望进入快速提升阶段的细分产业。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