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5种“三新食品”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以添加到普通食品中后,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华熙生物也正式切入功能性食品赛道——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今年4月公开表示,2021年华熙生物将大力发展食品终端业务,着力打造第四大业务板块。

7月9日,在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的“新‘食’机 新活力”——透明质酸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研讨会后,赵燕接受采访并指出,华熙生物四轮驱动下,未来利润贡献C端增长会非常快。她同时指出,做C端是需要有品牌的,底层的支撑是科技研发能力。截至2021年7月9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于284.3元,较2020年末的146.43元上涨94%,市值达1364.64亿元。

透明质酸钠食品化“元年”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的饮食追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吃这一层面,就是要吃得健康,吃得美丽。这也是华熙生物一直坚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的初衷。”赵燕称,今年称作透明质酸钠应用于普通食品的“元年”,一个很好的生物活性物对于我们食品领域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透明质酸(HA,俗称玻尿酸),是⼈体内的⾃源性物质,⼴泛存在于关节腔、⽪肤、软⻣等组织中,因良好的保⽔性、润滑性等特点,具有很⾼的临床和应⽤价值。对透明质酸的应用,已普遍存在于护肤品、医疗保健用品、药品、食品等行业。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正式批准将透明质酸钠作为新食品原料,可添加于乳制品、饮料类、酒类等普通食品中,国内相关食品研产领域的大门已被打开。

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的透明质酸原料⽣产销售国。2019年,我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的⽐例超过80%,仅华熙⽣物就占据全球近40%的原料市场份额。

对于透明质酸的食品化,我国也已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应用。早在2008年,我国已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资源食品,但使用范围限于保健食品原料。但与此同时,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透明质酸钠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已被允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并得到广泛使用。

基于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批准使用情况,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等15种“三新食品”的公告》中,透明质酸钠正式获批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在原有仅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添加剂的基础上,产品使用范围扩大到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天风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吴文德分析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透明质酸原料生产销售国,2019年中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81.0%。中国生产的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以供应国外品牌多年,上游产业链成熟。产业链积累是基础,政策放开后我国透明质酸钠入食空间潜力巨大。”

华熙生物的“第四个轮子”

今年4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燕曾公开指出,2021年是华熙生物战略发展的关键年,正在从原来的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三驾马车”,向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四轮驱动”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华熙生物推出国内首个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率先布局透明质酸食品市场;随后在3月,又推出国内首款透明质酸饮用水“水肌泉”,打破了国产玻尿酸饮用水的空白,开启了玻尿酸应用的新里程。

对于新赛道的未来,赵燕在7月9日再次强调称:“华熙生物现在是四轮驱动,哪个轮子出了问题可能都跑不快。四轮驱动下未来利润贡献我觉得C端增长会非常快,但做C端回过头来说是需要有品牌的,底层的支撑是科技研发能力。”

食品级透明质酸赛道被认为前景巨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达到580吨。行业保持双位数较快增速。分品类看,2019年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分别为 23、277、280万吨,销量占比分别为 4%、48%、48%。其中,受益于全球范围内透明质酸食品监管政策的持续开放,食品类占比不断提升,由 2015 年的42%提升至2019年的48%。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功能性食品方兴未艾,空间广阔,有望复制日本万亿市场成长之路。 中国功能性食品涵盖功能性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2019年保健食品近1800亿元,功能性普通食品发展尚处于初期。

“邻国日本近三十年来,在法规支持、政府资金投入、健康意识提升以及品牌创新宣传等因素刺激下,功能性食品总规模破万亿日元,其中主要归为普通食品的功能性标示食品规模预计超3000亿日元。参考日本人均水平,预计我国功能性普通食品终端市场短期/长期规模分别大于350/1200亿元,食品级HA原料市场短期/长期规模分别大于10亿元/50 亿元。 ”东吴证券指出。

除此之外,粤开证券研报也指出,随着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走强和功能性食品业务的起步,公司未来业绩可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