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不到1.6米的身躯,体重只有60多斤,这样一个瘦小的老人,却40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的瘫痪丈夫。她,就是青草镇同兴居委会联合村民组居民,今年已经79岁的方爱华。
“多亏了她,要不然,1985年时我就去世了。当时医生都放弃治疗了,是她硬是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坐在轮椅上,已经82岁的汪国应谈起妻子方爱华,满脸幸福。
1964年汪国应与方爱华结为夫妻,相继养育了2个女儿和1个儿子,虽然家境一般,日子也还过得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5月11日下午,正在同兴黄沙场汽车上干活的汪国应不小心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送到安庆市立医院后,被诊断有3节颈椎骨错断。住院治疗40天,汪国应命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接回老家后,堂屋里的竹床成了汪国应的临时病床。本来一家人生活开支全靠汪国应,现在这根顶梁柱倒了。精神痛苦、病人护理,还有三个在上学的孩子……对着躺在竹床上人事不知的丈夫,方爱华流干了眼泪。
擦干眼泪,方爱华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照看丈夫,帮他打流食,定时给丈夫擦身、按摩、陪他说话,还要抽时间,种植5亩多田地和家里的菜园。大女儿也到附近的拣鬃厂务工,挣点工钱贴补家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方爱华过度劳累,日见消瘦,但她仍然坚持着,不愿放弃自己的丈夫。
1986年2月的一天,方爱华惊喜地发现,汪国应的手脚有一些动弹,这下子她信心更足了。慢慢地,丈夫开始恢复了,能喝水了,能吃点饭了,可是便秘出现了。没办法,用细铁丝扭成环,帮丈夫一点点地掏出来。在方爱华的细心照顾下,汪国应终于能下地了,又要帮助他锻炼,扶着床练、绕着桌子练、在屋子里练。一年后,汪国应拄着拐杖第一次走出门,重见天日。
当时的村委会为解决汪国应家的生活困境,将仍然拄拐的汪国应介绍到青草镇建安公司的一个工地看大门,专门负责烧开水和夜间值班。六年后因年龄较大,公司让他回家休养。
厄运再次降临,2019年,一直拄拐的汪国应在家摔了一跤,导致旧病复发,再次卧床不起。这一年,方爱华75岁。长年的操劳和过度劳累让她患上了严重胃病和内痔,视力下降,想要自己护理,有点力不从心。一家人商量后,将汪国应送到敬老院接受专业护理。2022年,汪国应念家心切,坚决要求回家养病。但回家后谁来照顾呢?大女儿在东北安了家,小女儿嫁在外县,儿子在外务工,日子过得也不容易。方爱华想来想去,不能因为丈夫的病再把孩子的家庭生活耽误了,还是自己来吧。
每天早上,方爱华把一个躺椅、一张木椅和轮椅依次在床前放好,然后用瘦弱的身体,扶着汪国应从低到高,慢慢地把他移到轮椅上。然后再推着轮椅上,带丈夫出门,看看外面的风景,或者听听收音机。“现在日子比以前好了,田地都流转给种粮大户耕种,我就种点小菜。空闲时间多了,就搞搞卫生。关键是生活不发愁了,失地保障金、土地承包租金、粮补、残疾人护理补贴、养老保险、高龄津贴,这些加在一起,全年能领到1万多元,去年和今年还两次享受了临时救助。”谈起如今的生活,方爱华感到很欣慰。
“方奶奶这么大年龄,不仅要照顾丈夫,还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闻不到一点异味,完全不像家里有个瘫痪的病人。”青草镇党委书记王建海说,镇村一直都关注着汪国应一家的生活,只要符合政策,都会积极为他们申请相关补助,尽量让他们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黄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