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应对台风“杜苏芮”防汛保障工作中,航天宏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首次“出征”——

科技,让防汛救灾“智”在必胜

“中原一号”“鹤壁一号”等12颗卫星进行监测预警和淹没区分析;出动5组共计18架次无人机用于省市领导现场灾情研判和指挥调度;30名技术保障人员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汛情动态;拉通气象预警、雨情、水情、工情、内涝积水和地质灾害隐患等各类数据链路……


(资料图)

在应对台风“杜苏芮”防汛保障工作中,航天宏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首次“出征”,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通过“技防+人防”,为多部门防汛工作筑牢了信息化保障。

“空天地”一体化运作,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7月26日,监测到暴雨雨情后,航天宏图第一时间召开了防汛工作动员会,组建防汛应急工作组,建立内部专项沟通群;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防汛保障通知后,航天宏图迅速安排12名工程师到应急管理、水利、城管等部门进行24小时现场保障,同时安排18名技术人员在后方值守,为监测预警和态势研判提供实时技术支撑。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方面,通过测运控中心,紧急调度“鹤壁一号”等卫星多次对我市重点区域进行拍摄,并调动各类在轨遥感卫星提供数据资源保障;提前完成无人机与应急通信车的对接,并安排无人机团队24小时待命,及时响应指挥中心的航飞需求;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对全市雨情、水情、工情、城区内涝、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预报、上游来水和我市雨情、水情、工情现状,分析降雨情况,预报洪水量级,记录分析结果并形成报告及时上报。

“卫星和无人机的实时态势感知能力为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航天宏图项目部经理张斌说,通过“鹤壁一号”和其他各类卫星资源,将全市整体情况集中到一张图上;通过无人机打通了前方指挥部应急指挥车和后方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系统的通信链路,无人机航拍的实时画面同步传输至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使得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同步掌握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技术支撑。

灾情信息全面汇集,提高协同监测处置分析研判效率

航天宏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汇集了气象、雨情、水情、工情、内涝积水和地质灾害隐患等数据,方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类预警信息,并针对预警信息进行风险隐患、应急资源的研判分析调度,及时做好预置救援力量、救灾物资等准备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其中,在支撑水利部门防洪决策方面,主要提供雨情、水库水情、河道水情等数据,同时通过淹没范围和分洪量级等信息,分析上游来水,协助决策部门及时启用蓄滞洪区,降低城市灾害风险;支撑农业农村部门灾害定损方面,通过无人机航拍蓄滞洪区淹没范围,基于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快速获取洪水淹没范围和受灾耕地面积数据;在支撑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方面,提供地质灾害区域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隐患点级(地质灾害监测点监测报告)监测预警信息等。

张斌介绍,截至8月5日,基于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航天宏图共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应急管理、水利、城管、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提供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的堤防现状、水面识别提取及蓄滞洪区淹没农田、房屋专题图10张,雨情、水情、工情专报21份,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报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报告、农田淹没分析报告、城区内涝监测报告14份,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各级防汛会商研判调度15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