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现代人读书真变少了吗?谁偷走了你的阅读时间?读书还“有用”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当当网发布《读书破万“卷”|国民阅读洞察2022》报告(下称“报告”)。据报告显示,尽管当下年轻人工作繁忙,但仍有一部分人坚持读书,通勤、马桶上、睡前等场景已经成为用户的“第二书房”。在他们看来,读书能够很好的缓解焦虑。读者群体呈现收入越高读书越多的特点。

这届年轻人狠!

通勤路上选择短暂的“沉浸式”阅读

读书越多收入就会越高吗?并不是。但收入越高的人往往读书越多。报告通过对年均阅读量调研发现,收入高低和阅读量大小呈现明显正相关。

出人意料的是,这届年轻人读书也比想象中更狠。报告显示,从阅读的频次上来看,近60%有读书习惯的用户每周阅读3天以上;从阅读时长来看,有近30%的用户每日保持了2小时以上的阅读;而在这部分阅读人群中,90后、00后分别占比有30.3%、23.3%。由此可见,这届年轻人读书的能力远超想象。

上班、社交等活动已经占据大量的时间,当代“打工人”还能在哪里阅读呢?答案是,首选在通勤路上。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被访者更喜欢在通勤时间阅读,其中多数人更喜欢在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看书。

此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的上班族,平均每人要花41分钟通勤。36个全国重点城市中,有超过1000万人的上班通勤时间在60分钟以上。在大城市工作的许多人,为了减少生活成本选择住得远一些。这样虽然挤占了个人的休闲时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远距离通勤反而成为了他们短暂而宝贵的“沉浸式阅读”场景。

早先发布的《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亦显示,通勤、马桶上、睡前等场景已经成为用户的“第二书房”。伴随着更多阅读场景的出现,当当网近年来也在场景化阅读方面持续推进,通过链接不同环境下的人群,激发公众阅读兴趣,唤醒全民读书热情。

打开“非功利”阅读的新世界大门

读书不一定能直接带来功名,但阅读可以帮助人们抵御逆境,缓解焦虑带来的不适感,尤其是可以帮助解决因主观产生的焦虑。报告显示,在阅读对焦虑的缓解程度上,50.4%的被访者认为阅读对自身焦虑是有缓和效果的。

报告指出,焦虑的情绪源自主客观的内外共同作用。人们焦虑的原因一半源自客观因素,这也是个人层面难以改变的。但是此外,自身的心态、思维、性格等主观因素也是影响焦虑的重要因素。阅读愉悦身心,尤其需要打开“非功利阅读”的新世界大门。“网红”教授罗翔认为,读书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前者是为了成功,后者是对前者进行纠偏。他提出,功利性阅读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学好专业,作为将来谋生的工具,但是更重要的是非功利性阅读,这可以让你感受真正的幸福。

读了很多书,依然很焦虑,那可能是打开的方式不对。报告显示,调研用户推荐的读过两遍以上的书单中,《平凡的世界》《活着》《西游记》《傲慢与偏见》《盗墓笔记》《大江东去》等都是文学、小说类的休闲阅读书籍,功能性书籍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仅有两小时的自由休闲时间的工作日,仍然有48%的被访者愿意花费一半以上的休闲时间用于读书。那些在百无聊赖之时拿起的书,或许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对自身产生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