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来,A股上市企业开始密集披露2021年年报,作为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和地方经济的“晴雨表”,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里的表现受到广泛关注。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上周末,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已有约52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晒”出2021年成绩单。其中,去年全年营收保持正增长的在44家左右,占比约85%;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也在八成左右。
随着一季度收官,各大上市企业在2021年整体表现不俗、势头向好的同时,也为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强心针”。
■“光芯屏端网”企业表现集体亮眼
华工科技全年销售收入首破百亿大关
近日,在位于鄂州葛店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由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超重管激光三维加工中心,正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进行调试及检测,近日将发往客户现场。
半个月前,华工科技正式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显示,2021年,华工科技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1.67亿,同比增长65.7%,这也是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净利润7.61亿,同比增长38.24%,核心业务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作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2021年,华工科技在智能制造、光通信等主要业务板块上保持快速且高质量的增长。同步披露的企业一季度业绩预告中,增长态势得到延续,预计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至2.3亿元,同比增长75.88%至102.27%。
全球光纤光缆市场龙头长飞光纤2021年的表现同样十分抢眼。其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约95.36亿元,距百亿营收已十分接近,较2020年增长约16%。其中,海外业务收入达30.86亿元,首次达到全年收入的30%以上。
“伴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断优化,新经济占比逐步提升,非金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明显提高。”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谈到。
年报显示,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营收约35亿元,同比增长4.98%;归母净利润11.11亿元,同比增长11%。
与此同时,烽火通信、锐科激光、武汉凡谷、光迅科技、鼎龙控股、华灿光电等一批“光芯屏端网”企业在2021年均表现不俗,营收保持正向增长,成为支撑武汉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的中坚力量。
■多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高
锐科激光一年发布23款新品
2020年,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成立,下设工业设计综合应用研究所、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研发中心等6个研究所(中心)。借助这一平台,更多创新力量汇聚。数据显示,华工科技2021年累计申请国内专利318件,申请PCT14件,申请软著78件;主持、参与标准制定、修订20项。
加强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最直接的方式。行业分析数据显示,过去3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专利数量增长74%,日益成为创新主体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记者梳理发现,在武汉,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也在逐年提高。烽火通信、长飞光纤等多家企业去年研发投入增速靠前。
以烽火通信为例,其2021年营业收入263.15亿元,同比增长24.87%;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1.52%。该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超过37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4.20%。
长飞光纤2021年研发投入合计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近5%,比上一年增长约14%。2018年以来,长飞光纤连续4年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累计研发投入约18亿元。
此外,高德红外去年研发投入达3.7亿元左右,增长约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0%。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此前透露,高德红外今年将扩建投产芯片制造中心。全线投产后,其热成像核心器件年产能将从百万片提高到近千万片的世界领先水准。
在武汉激光产业链上,2021年,锐科激光研发投入超过2.8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86%。
据介绍,锐科激光去年累计发布23款新产品,应用覆盖钣金加工、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动力电池等多个行业,其研制的国内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被评为“2021年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之一。
■更好发挥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以上市公司科技含量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相对周边城市和整个中部地区,武汉拥有良好的制造业产业根基和丰富的科教资源,在创新研发上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两板一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突破,为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资本土壤。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版全球创新指数中,武汉排名连续4年上升,居世界城市创新集群第25位,城市发展含“新”量不断递增。
百年药企马应龙和健民集团也是如此。2021年年报显示,健民集团全年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40%。该集团2021年开展新药研发项目25项,其中新立项儿科新制剂5项。
从跨越千亿元到瞄准万亿元,在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武汉相关上市板块龙头、中坚和新秀企业坚持创新牵引,层次分明的“热带雨林生态”正在形成。
董登新认为,武汉各上市公司要用好科教人才资源,用好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各类工具,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含量,引领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武汉也要志在长远,聚焦营商环境和创新研发环境优化,更好地发挥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