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近年来,生物医药赛道迎来黄金发展期。在这赛道上,体外诊断领域正在高速发展。体外诊断包含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药品以及检测服务。其中,最耳熟能详的,便是核酸检测服务。

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4月18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仁度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居金良,宝藤生物创始人、董事长、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楼敬伟,从不同视角展开了讨论。

什么是体外诊断?

居金良介绍,“体外诊断(IVD)”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其检测原理和方法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并且产品品种繁多,制造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我们现在进行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就属于体外诊断。

居金良表示,体外诊断技术从早期的生化检测到免疫检测,发展到现在大家熟知的分子诊断(DNA、RNA)。其中,生化检测和免疫检测领域在国内发展都很成熟;新冠检测需求催熟了技术,“把五年内该做的任务大概在一两年之内都做完了,所以DNA的发展目前也是相当的成熟,技术的代表就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而在RNA诊断方面,“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少”,新冠检测理论上是检测RNA,但却是用DNA的检测技术。居金良提供了一组收据:到今年2月28日,全国共有二类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3万多个,其中免疫、生化和分子诊断产品分别占比是38%、47%、3%,“可见分子诊断数量还是不多。”

体外诊断行业有哪些特征?孙金云认为,有两大特征,一是专业性很强,二是政策环境特殊。综合起来看,这些对于市场的领先企业都是好消息,而对于后进入的中小企业来讲却不然。

从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来看,医疗设备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的细分市场,占比56%,其次是高值医用耗材,占比是19.7%,体外诊断占比只有11.39%。

体外诊断行业未来可能遭遇什么挑战?

“体外诊断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大、增速高、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特点,是医疗器械领域内的黄金赛道。”居金良认为体外诊断行业的机遇将主要集中在化学发光、POCT和分子诊断中的RNA部分,需要找真正具有临床意义的产品去开发,以及要对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流程做好足够的心理预期。

面对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体外检测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未来应该选择怎样的战略发展思路?孙金云建议这些公司聚焦成本领先,聚焦差异化,“通过不断地扩张规模,降低成本,从而迎合医院的降本需求。”同时,站在公司战略的角度,企业的发展不一定只执着于单一的业务,也可以做多业务的扩张,除了有机增长的业务战略之外,他还建议,公司还可以通过并购实现非有机式的增长。楼敬伟则认为,“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在这个前沿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有大量的疾病诊疗范式被颠覆,衍生大量的全新产品和服务,这是最大的机会。”

体外诊断在国内和国外发展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楼敬伟表示主要体现在原创技术,仍需追赶;应用技术,也就是第三方检测领域,基本同步;数字诊断,我国有望后来居上。居金良认为,体外诊断行业国内原创技术水平和国外差异较大,从设备的稳定性、操作便利性方面看,也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试剂方面,国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