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近年来,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了调整,发展方式向生态文明转型。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石,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回溯历史,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农业一直是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地维持了四千多年。在一万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人类与自然界有机结合的生存文化。

21世纪生态文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农业发展要如何从过去不遗余力地用工业化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的旧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进行转化?这正是温铁军教授团队20年来在农业生态化和社会化的实践中努力想要回答的问题。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影响为主要内容的竺可桢假说开篇,以最新的“浙江人”考古发现为引线,从宏大的历史和地理视角概述了气候变迁、各大洲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农业多样性起源的深远影响,对农业发展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近代以来世界农业发展模式三分天下的格局给予了详细阐释,进而从国际比较的视野介绍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经验。

温铁军教授曾多次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醒人们:“人类不可能用制造问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当农业被工业化改造之后,问题丛生,我们深陷发展困局,一定要有创新性的思路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柯布就曾指出“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

“农业1.0对应殖民地大农场,我国因受资源禀赋硬约束,难以效仿其走规模化农业道路。农业2.0对应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近年来面临高亏损和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农业3.0对应三产化农业,因其与形态各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农业4.0即社会化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将农业多功能属性所内含的教育文化历史传承等非经济功能彰显出来,带动农村经济回嵌乡土社会,农村经济回嵌资源环境,最终达到人类回嵌自然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能够为中国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在两山思想指导下推动农业生态化转型走向可持续路径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