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省吉林市一条奇怪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新闻报道称:吉林市文化雕塑景观之一“东明建国”出现破损,雕塑底部的两只乌龟不知去向。


(资料图片)

雕塑主体是一个骑马跃鞭的将领,骏马两只前腿高高跃起,后腿踩着波浪,波浪下是数条大鱼和两只巨大的乌龟。

网友称,这个雕塑之所以拆除是因为雕塑又被戏称为“立马双龟”,“双龟”又是“双规”的谐音,这个雕塑“寓意”不好,因此导致当地近年有多名干部落网。

我们且不说这种奇怪的谐音梗和当地干部被双规有何联系,只说这个雕塑的背后其实彰显着700年扶余国的建国史。

扶余国是中国东北大地和半岛北部第一个扶余人建立的政权,扶余国巅峰时期疆域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两千多里。

要研究东北亚的历史,扶余人是绕不开的一个环节。

扶余又叫夫馀,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司马迁介绍燕国的时候提到:“(燕国)北邻乌桓、夫馀……”

先秦典籍《逸周书·王会》中记载:“伊尹受命,於是为四方,曰:‘臣请正东符娄……’

这句话的意思是:“伊尹被商汤拜为相,作《四方令》,奏请征服符娄等东北族群。”而这里提到的“符娄”,就是“夫馀、挹娄”的合称(明代朱右释意)。

《尚书·武成》孔氏传里说:“海东诸夷驹丽、扶余、馯貊之属,武王克商皆通道焉。“说明周武王时期这些”海东诸夷“已入居东北。

而扶余国的始祖就是上文提到的雕塑中的人物——东明!

根据东汉王充所撰写的《论衡·吉验篇》,其中就提到东明是如何建立扶余国的。

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於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借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掩淲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馀。故北夷有夫馀国焉。东明之母初妊时,见气从天下,及生,弃之,猪马以气吁之而生之。长大,王欲杀之,以弓击水,鱼鳖为桥。天命不当死,故有猪马之救;命当都王夫馀,故有鱼鳖为桥之助也。

这里面记载了橐离(tuo li)国王的一个婢女怀孕了,国王认为不是自己的孩子,要杀了这个婢女。结果婢女说:上天有一团鸡蛋大的气进入我肚子,我就怀孕了

等婢女生出来儿子后,国王就把孩子扔到猪圈、马栏里,想通过动物杀掉孩子,没想到无论是猪、马不但没有杀掉孩子,还保护孩子长大。

这时候国王怀疑这是上天的孩子,就给他起名叫东明,让他母亲养他,但是只是当奴隶一样放牛放马。

没想到孩子长大后,学了一身好本领,尤其是箭术惊人,国王老了也害怕了,就派人去杀东明。

在追兵把东明一路追到淲(biāo)水时,东明拿出弓敲了敲水面,河里无数鱼鳖都自动浮起来当做浮桥,救了东明。

东明过河后逐渐兴起,最后建立了扶余国。

第一任高句丽侯朱蒙

这个故事太经典了,后来又诞生了很多个不同的分支,比如高句丽的始祖朱蒙的故事,和东明建国如出一辙。

朱蒙母亲是扶余国王的妃子,但是扶余国王不认为朱蒙是自己儿子,先后把朱蒙扔到猪圈、大路上、野外,结果先后被猪狗、牛羊、鸟群所救;孩子长大后善于射箭,因此得名为朱蒙(高句丽语中是善射之意)。

朱蒙也被扶余国王和其它王子猜忌,准备杀掉他,于是朱蒙难逃,结果被大河拦路,危机之下,朱蒙被鱼鳖组成的桥梁所救,最后创建了高句丽王国的前身———卒本夫余,朱蒙成了第一代高句骊侯,他后被王莽大将严尤所杀。

图注:韩国影视剧里的朱蒙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朱蒙死后被高句丽尊为“东明圣王”,“朱蒙”和“东明”两个人奇怪地联系到一起。

东明所建立的扶余国因为地处偏远,在国内记载中篇幅不多。《三国志·夫余传》记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抱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

现在专家考证认为,扶余国大致建立在公元前2世纪,也就是汉初时期;而扶余国前期王城应该在今吉林省农安附近,后期王城根据“作城栅皆员”等文献记载和最新考古发现,认为应该在今吉林市附近。

因此在2012年,吉林市在松花江沿岸和部分广场开展了文化雕塑景观建设时,选择了“东明建国”作为其中的雕塑之一。

而在“东明建国”的故事里,鱼鳖渡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雕塑里“东明”扬鞭跃马时,脚下正是帮助他渡江的大龟,可以说和传说中的“双规”没有任何关系。

而至于当地官员的连续落网,要是忘记了当官的初心,忘记了为人民服务,不论换啥雕塑,都可能会遇到“双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