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的磨砺、苦寒延伸开来说,都有磨炼、耐挫的意思。如果把青年教师比作待磨的宝剑、含苞的梅花,那么磨炼、耐挫都是剑出锋、梅逸香的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

工作38年来,我遇到过教学竞赛、学科辅导、论文写作、荣誉评选、学历进修、班级建设、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坎儿。讲两个小故事,或许能给青年朋友带来一些启迪。

1993年初冬, 在农村初中工作了9年的我通过选拔获得了参加县化学优课评比的机会。那是一次县级比赛一、二、三等奖的角逐,也是去南通市参加优课评比的资格选拔赛(只有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才有资格参加市级比赛)。我非常珍惜那次机会,渴望自己在比赛中有上乘的表现。虽然竭尽全力,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我只获得了二等奖。一开始我也曾怨天尤人,躁动过后,我细致分析了受挫的原因:教育理论储备太少,教材处理功力不够,教学设计能力偏弱,调动学生方法单一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在基本素养以及业务能力提升上向自己发出了挑战。

就像打乒乓球打到一定水准再提高就十分困难一样,基本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找到了提高素养和能力的途径:阅读教育教学书刊,吸取理论精华,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材处理艺术,巧用活用教材,彰显教学特色;注重说写有机结合,锤炼教学语言,积累教学智慧。两年努力换来了不小的突破:1995年12月,我获得县初中化学教师基本功比赛第一名;1996年1月,我代表县参加南通市初中化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

然而,这个市级一等奖也是带着遗憾的一等奖。那次比赛,我的说课成绩第一,理论考试也不差,偏偏在实验操作中出了问题——一个在课堂上成功率很高的实验被我做砸了。由于实验操作拖了“后腿”,影响了总分,最后只拿到一等奖的第三名。虽然遗憾,但我并没有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更没有放弃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不被挫折困扰的信心、决心以及行动,为我赢得了后来的机会:2005年,获南通市初中化学优课评比一等奖;2006年,获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获华东大区初中化学优课评比一等奖;2008年,获全国初中化学优课评比特等奖。

全国以及各省初中化学竞赛(如今已取消)大概是从1991年开始的,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轮进行。我辅导学生参加过五届竞赛,成绩平平。是我们的学生思维素质不行吗?不是,那几届学生中思维素质好的为数不少,还有1名学生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预备班。既然失败的源头不在学生一方,就应该从教师一方找原因。通过分析,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症结:竞赛试题做得过少,不熟悉典型题型,不熟悉解答思路;培训内容面面俱到,火力分散,聚焦不够;培训形式以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的内化变通。

1996年竞赛辅导前夕,我把《1995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汇编》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竞赛题型,减少了思路灌输,强化了个体领悟。做法变了,起色也有了:在1996年的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中,我辅导的1名学生以南通市最高分的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我本人也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园丁奖。

看到这里,也许青年朋友会问:磨砺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成功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的工作经历中就有许多“磨砺了最终还是失败了”的故事。前辈先贤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提醒我们:磨砺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只要珍惜这个过程,勇敢面对其中的机遇与挑战,用心收藏其中的欢笑与忧伤,智慧就一定能够得到生长和增长。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