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彩色老照片,为大家展示晚清形形色色的人物。


(相关资料图)

两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

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摄影师为两个小朋友拍照,然后将照片冲印后送给了她们,并将她们收到照片时的场景再次定格。她俩都胖嘟嘟的,看到自己的照片似乎有点懵,不明白何以被“印”了上去?

骑着毛驴巡守十三陵。

清朝取代明朝后,为了争取人心,对埋葬明朝帝后的十三陵加以保护,康熙帝还命人寻找朱元璋的后代(朱氏后裔的真实性存疑),封为延恩侯,世代管理、看护十三陵。晚清时期,朝廷财政拮据,延恩侯家族及守陵人领不到薪俸,偷偷出售陵内树木,还把陵内的土地租给他人耕种,以此换取一些银子来维持生计。

神情庄重的官吏。

在一处公务场合,许多地方官员聚集在一起,气氛严肃。这位穿着文官补服的人走在最前面,表情凝重,步伐显得自信又威武。他显然是这场活动的主角,身边人围着他,又不敢太靠近。

小茶摊的老板与顾客。

当你在外面长途跋涉、感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如果碰巧遇到一个卖大碗茶的摊位,自然会感到开心,拿起碗来大喝一通。虽然这种茶的口感一般,茶具也不太精美,但是价格实惠,可以给路过的行人提供便利。

清军武官。

这名武官身穿甲胄,全副武装,但是他没有给人一种虎虎生威的气魄,仍然让人感到他十分孱弱。在冷兵器时代,甲胄或可保护士兵免受刀剑伤害。晚清已进入热兵器时代,面对枪林弹雨,甲胄的保护作用几乎为零,已经没有实战性可言,穿出来只能装点一下门面。

温柔娴雅的青楼女子。

这位女子是晚清上海的一位名妓,她安坐书斋,轻抚琴弦,气质高雅,彰显了自己的吸引力。摄影术传入以来,青楼女子率先捕捉到其商业价值,纷纷拍摄肖像照片,贴在橱窗里,或者赠送给相熟的顾客,以提高知名度,抬高身价。

京剧人物。

这是一张京剧人物的定妆照,可能是戏楼为宣传演出而拍摄的广告照片。左一演员为马武成;左三为刘宝云,他曾在1907年《丁未菊榜投票选举四科题名录菊部大侦探公开》中被评为情科榜首;右一为樊金奎,他的本职是琴师。三人都是名噪一时的角色。

八旗家庭的母子。

娘俩儿都穿棉衣,说明照片是在冬天拍的。年轻的母亲头戴大拉翅,衣着讲究,手持书籍,看得出来出身于大户人家。她的儿子虎头虎脑的,成年后必然经历了清朝的灭亡。当他的“铁杆庄稼”倒下后,不知道是怎么谋生的?

母子。

年轻的母亲穿袄裤,缠“三寸金莲”,打扮精致,家庭生活也很优越。她的儿子扎着小辫,可爱至极。母子二人拍照时摆出pose,笑逐颜开,画面生动。

农民在罂粟田忙碌。

自1858年起,朝廷开始对鸦片实行征税政策,并默许罂粟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因为种植罂粟可以获得比种植粮食高出许多倍的收入,农民们非常愿意放弃粮食作物。到19世纪80年代,18个省份都有种植罂粟的记录,本土生产鸦片的数量已经超过进口量。这些因素助长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的崩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