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年近72岁的大秦丞相李斯,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刑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经历了残酷的俱五刑,早已面目全非,奄奄一息。他提着最后一口气,悲哀地对与自己同上刑场的儿子说:
(相关资料图)
“如今,我们父子俩即使想在家乡牵黄狗散步都不可得了!”
作为大秦帝国的宰相,秦始皇的左右手,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李斯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在崇尚“将相不辱”的秦汉时代,李斯又为何会承受俱五刑(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合一)的残酷折磨?而这就要从他写下的一篇雄文来说起了。
李斯本是楚国人,后来前往关中,投奔了秦国。但他刚到秦国,就遇到了郑国渠事件,盛怒的秦王嬴政决定驱逐所有来自外国的客卿。为了保住自己追求富贵的机会,李斯挥毫写出一篇流传千古的雄文——《谏逐客书》。
李斯以其雄辩的笔锋,列举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商鞅、张仪、范睢等外国人,为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接着又向秦王说明,秦国缺少本土人才,必须要广泛地吸纳各国人才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谏逐客书》不仅极具文采,同时也非常具有说服力,很快便使嬴政撤回了驱逐客卿的命令。同时,李斯因这篇文章,得到了嬴政的赏识。从此以后,李斯在嬴政的重视下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副手,帮助嬴政完成了天下统一的大业。
虽然李斯文笔超群,才华出众。但他却支持秦始皇的愚民政策,带头提出“焚书”。在秦始皇和李斯的设计下,大量古代典籍被付之一炬。要因此,李斯虽然是中国数得着的文学大师,却也是中国文化的大罪人。
然而令人讽刺的是,焚书并没有让秦朝的统治千秋万代。正所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相继起事,而这些人压根就没有读过书。
反观秦朝一方,当秦始皇去世后,朝廷中枢却陷入了激烈的内斗之中。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后,遗命让公子扶苏继位(注:《赵正简》是孤证,不可全信)。但是公子胡亥和他的老师赵高却阴谋篡改遗旨,并以此找到了李斯。
作为托孤之臣,李斯自然义正辞严地拒绝参与胡亥、赵高的篡位阴谋。然而狡猾的赵高,却瞬间抓到了李斯的软肋——那就是李斯的贪婪。
李斯早年曾在楚国当小吏,穷困潦倒。一次,他看到粮仓里的老鼠吃得肥肥壮壮,甚至有人过来了都不躲避。反观厕所里的老鼠,瘦骨伶仃,一听有人来,就躲进洞里。因此李斯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富贵之人,可以赢者通吃,横行天下;而穷人只能仰仗富贵之人的鼻息,苟延残喘。”
从那一时刻起,李斯便成为了功名利禄的奴隶,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道义可言,都是为了富贵。因此李斯才会昧着良心,帮助秦始皇制定严刑峻法,对百姓施以重税。可以说,李斯的“硕鼠哲学”影响了他的一生,不仅激励着他飞黄腾达,同时也将他送上了绝路。
在沙丘,赵高仅用一句话便刺激到了李斯这只硕鼠的心:“若扶苏称帝,必然任命亲信蒙恬为丞相,你到时候必然只能靠边站。”
听了这句话,李斯完全被赵高震慑住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凭啥会用自己这样一个老臣。况且相比于秦始皇,扶苏更趋向于仁政,跟自己的政见完全相左。到时候,自己还会被任用吗?自己还能像今天一样威风与富贵吗?
就这样,李斯上了胡亥和赵高的贼船,他们伪造圣旨,逼死了扶苏和蒙恬。最终,胡亥成功地登上了皇位,是为秦二世。之后,李斯伙同秦二世、赵高,屠杀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名子女。踩着恩主子女的鲜血,李斯保住了自己的权位。
然而好景不长,大泽乡起义爆发,关东大乱,被灭亡的六国纷纷复兴。而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整天饮酒作乐,不思朝政。不仅如此,他还倒行逆袭,百姓的徭役和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
最终,陈胜的部将周文率领数十万大军杀入函谷关,差点灭了秦朝。不过好在李斯及时推荐了名将章邯,解放了数十万奴隶充军,并成功击溃了周文、吴广、陈胜、项梁等起义领袖。一时间,天下局势又有所好转。
李斯见此机会,立即上书秦二世,要求他采取措施减轻徭役,停止不必要的工程,以尧和大禹为榜样,夙兴夜寐,励精图治,重振江山。
很显然,李斯道德水准虽然不高,但是头脑还是清醒,他很清楚,关东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秦朝的暴政。然而李斯只是坏而非蠢,但是秦二世和赵高却是又蠢又坏。得到李斯的奏章后,秦二世竟勃然大怒,他立即对李斯下达旨意,并质问道:
“尧、禹住着破漏的房子,每天和奴隶一般为民工作不止,这难道还是帝王的榜样?所谓帝王,必定是能够治理万民之人,若自身都不得安逸和快乐,又如何能统治天下?”
同时,秦二世赤裸裸地说:“我只愿享天下之利而绝不愿意承受天下之累。”除此之外,秦二世还斥责李斯:“(你)身居高位,何以致盗贼至此?”很显然,秦二世已经将矛头转向了李斯。当时李斯的儿子李由在三川郡担任郡守,而在与刘邦、项羽的战斗中,他屡战屡败。因此秦二世认为,出身为楚人的李斯和李由,或许和楚国叛党暗通款曲。很显然,聪明的李斯嗅到了杀伐的味道。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李斯将他最后一点儿良知也抛之脑后,他已经不管什么大秦江山,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现有的富贵。因此他连夜炮制出一篇或许算是史上邪恶的美文——《行督责书》。
《行督责书》文采飞扬,引经论据,以铿锵的气势将白的说成黑的,将黑的说成白的,他有理有据地为秦二世论证:
“帝王就该进行享受,就不该进行付出,统治天下的要诀并不是仁义,而是督责!”
首先,李斯“聪明”地迎合了秦二世的观点,向尧舜禹那样为人民付出,是愚蠢的,那样只能做人民的奴仆。而一个合格的君主,是应该奴役的天下的。
其次,李斯说,尧舜禹之所以不能像帝王一样享受,是因为他们不懂“督责之术”。人民就像君王的子女,必须要以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若以仁义之道对待他们,庶民们只会有恃无恐。因此,必须对庶民们施以督责之术。
因此,李斯总结道:“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严厉督促责备臣下和百姓,国家就可富强,就可稳定,而君主就可以尽情享乐,灭绝仁义之道,享万世之安定。
李斯很明白,如果真按这篇文章的意思去施政,无异于在火里加了一瓢油。到时候关东的局势会更乱,甚至会危及大秦。但是为了保住暂时的功名利禄,李斯已经不管不顾,毕竟他已经70多岁,没几天活了。正所谓我死以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看了《行督责书》,秦二世龙心大悦,于是立即下达旨意,制定了更加残酷的暴政。秦二世根据李斯的建议,有纲领、有步骤地实行所谓“督责”之术。对于官员,严加训斥,对于叛乱,一律诛杀无赦,陵墓照修,宫殿照做,人民的痛苦没有降低半分。
督责令下达后,关东局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在巨鹿之战中,秦军主力50万人全军覆没,项羽带着40万诸侯联军向函谷关方向猛攻。在另一方面,刘邦率领10万大军,直取武关,秦朝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
而与此同时,赵高却恨上了李斯。由于战事吃紧,秦二世对赵高的态度越来越不好。而赵高自己也知道,大秦的局势到今天这种地步,自己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他决定嫁祸于李斯,让他来给自己背锅。
最终,在赵高的操作下,李斯被关进了监狱,受到了残酷的俱五刑。原本,李斯还想像往常一样写一篇雄辩性的文章,乞求秦二世饶他一命。谁知狡猾的赵高早有准备,他派遣自己手下伪装成皇帝的侍从,去询问李斯是否服罪。
李斯见皇帝侍从到来,总是如实说明案由,申辩自己无罪。然而他的申辩,只能迎来一次又一次地毒打。当秦二世真的派侍从到监狱询问李斯时,承受不住拷打的李斯本能地承认了自己的“谋反罪行”。
就这样,已经奄奄一息的李斯和他的儿子被押上了刑场,被处以腰斩之刑。在李斯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他是否真的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李斯明明有大才,却没有良知。在他眼中,他的人生目的就是利益,如果利益与良知相冲突,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良知。明君在位,他能做到利国利民,不失为一代贤相;当昏君或暴君在位,他便为虎作伥,成了害民虐民的帮凶。
他明明是个智者,却利令智昏,一步错步步错。它就像一个面前吊着萝卜的蠢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驰,即使深渊在他面前,他也完全看不到。最终,李斯因为贪恋富贵而坠入地狱,得到个令人惋惜的结局。文人虽然只有一支笔,但是真的误起国来,比武将要可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