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陷入了长时间的内乱状态,宋襄公见此想乘机图霸,跟着大哥时间久了,谁没个想法不是呢?不过想法是很美好,但过程却很曲折,结果显而易见,宋襄公的能力不足以撑起他的野心,太过于优柔寡断,最后在泓水之战中因伤不治身亡,宋国的图谋霸业的想法也因此而结束,让人不胜叹息。

春秋的宋国地位很尴尬,他不是周天子分封的姬家诸侯国,而是殷商遗民,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立。这个微子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牧野之战大家就知道了,就是这个家伙带领周武王的军队灭了自己的国家,后来有帮助周公平了自己侄子武庚的复辟。你说这样的二主之臣谁放心嘛,没错,宋国周围全是监视他的诸侯国,其中就包括最为强大的齐国。

宋襄公刚即位时,赶巧遇到了齐桓公举行的葵丘会盟,宋襄公马上丢下他老爹的葬礼跑了过去,紧紧抱住齐国这条大腿。当然,齐国也并没有亏待宋国,在齐桓公在世的时候,宋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诸侯国中的笑话,甚至齐桓公还选择了他作为托孤的对象(将太子昭托付于他)。


(相关资料图)

齐国内乱,齐桓公被几位儿子活活饿死,太子昭被迫逃到宋国。宋襄公一看,这怎么行,大哥被活活饿死不说,一直还没入土为安,几个逆子整天杀的昏天黑地的,还把正宗的太子追杀逃走。于是联合曹、卫、邾等国,对齐国宣战。齐国虽然内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几位公子带领齐军与宋军在齐地甗(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来了一场大决战。最后宋国联军大破齐军,随后宋襄公率军护送太子昭进入齐国都城临淄,顺利即位,即齐孝公,同时也安葬了死了六十多天的一代霸主齐桓公。

由于齐霸主陨落,没一个强人的镇压,各国战乱又开始了。在这种形势下,宋襄公认为打败了齐兵,自己可以争当霸主。于是在公元前641年拘捕了滕宣公(婴齐),又与曹、邾等国会盟于曹南,鄫国君来不及赴会,后到邾国去会盟,宋襄公就让邾国把鄫国国君拘捕,作为祭祀用的祭品,以此来威服东夷。不久,宋襄公因曹国不服而起兵攻打曹国,卫国也在这时出兵伐邢,以报菟圃被围 之仇。陈穆公则邀集鲁、蔡、楚、郑在齐地会盟,以重修齐桓公之好。这年梁国因统治者的腐败,造成百姓溃散,秦国乘机占取梁国。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在鹿上(今安徽阜阳南) 邀请齐、楚会盟,宋襄公也是单纯的可爱,他向楚王说让诸侯尊他为霸主。老狐狸楚王假意允许,背后冷哼,就你,齐桓公没了,这回该我了,怎么可能会让你做霸主。这年秋诸侯又在盂(今河南睢县)与宋国会盟,楚王使阴招将宋襄公拘捕,并起兵攻伐宋国,后在因为舆论的力量,在薄诸侯会盟时,将宋襄公释放。

宋襄公这回火大发了,结集兵力,准备对楚开战。但这么开战,也很没面子,刚好此时,郑国当了楚国的小弟(当时的楚国跟中原诸侯国不一样,楚国已经称王了,周王室人家压根没放在眼里,所以中原诸侯对楚国没啥好脸色。齐桓公在时,楚国还不敢放肆,虽然隔空交过几次手,但每次都以楚国服软而告终)。宋襄公联合卫、许、滕等国,准备对郑宣战。楚国一看,小弟被欺负了,那就干吧。

其实在开战前,宋国的大司马公孙固劝宋襄公不要冲动,我们殷商遗民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暂时不要打仗,先发展自己的实力。可被气昏头的宋襄公不听了,于是,宋楚两国的决战——泓水会战开打了。

宋军排成阵势,楚军未全部渡过泓水,司马子鱼建议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只有在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水时就攻击才能取胜。”襄公不同意,这不讲道义。当楚军渡 过水以后尚未列成军阵时,子鱼又劝襄公出击,襄公又不同意。楚军排好阵势后全面出击,宋军大败,宋襄公腿上受伤,护卫们全部被杀了。

宋国人都埋怨襄公,老大宋襄公却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君子治军原则:第一,不伤害伤员;第二,不擒捉头发花白的老 人;第三,不在险隘之处阻击;第四,不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方。可这人家楚国不给你来这一套啊,这回可好,不仅被人打得大败,就连曾经自己资助过的齐国,也齐借口宋国不与诸侯在齐结盟而起兵伐宋。宋襄公一急二气三带伤,终于在公元前637年挂了,宋国的霸业也因此终止。

宋襄公这人,绝对的好人,不过性子急了点,如果他能听从大司马公孙固的意见,稳步发展,不要急着和楚国开战(当年齐桓公都没收拾掉的对手),让中原诸侯都服从他了,再联合诸侯讨伐楚国也来得及。还有就是,太迂腐了,凡事讲君子道义,周武王讨伐宋的老祖先纣王的时候,人家可没讲君子道义,虽然当时的礼仪还在,那是因为有齐桓公和管仲这样的狠人在。你没人家的手段,就不要学人家的做法,难怪伟人评价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还真形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