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公元1618年,后金汗努尔哈赤在辽东起兵反明。由于曾经在明朝当过官,努尔哈赤对明军的各式火铳、火绳枪还是有所了解,也自行制造了一些,怎奈受制于技术人员缺少,所制的火枪不多,作战时起的作用也有限。

后来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明将袁崇焕以红衣大炮以及大量火枪守城,面对后金军的进攻,明军各式火器交替射击,后金军被打败,战斗中努尔哈赤也受了伤,不久后去世。皇太极即位后改后金为清,他对火器非常重视,积极招募汉人工匠,大批制造大炮、火枪等,并让额驸佟养性利用归顺的汉人和投降的明军成立汉军八旗火器部队。这支部队装备情况是,每100人中,50人配炮5门,另50人配火枪40支。

大清得到天下以后,在初期的战争中,如平定吴三桂叛乱、雅克萨之战、征服准噶尔叛乱等,当时清军装备的火绳枪还不算落后,所以取得了胜利。但是从康熙末年后,世界各国逐渐淘汰了火绳枪,取而代之的是用燧石击发的新式火枪,这让清军在乾隆年间大清与缅甸战争中吃到了苦头,但是大清并没有大量制作燧发枪,理由是造价高,扳机力大影响精度等,作战部队仍然使用老式火绳枪。

据资料记载,清代火枪种类繁多,共有53种之多,其中御制火枪16种、花枪5种、线枪20种、交枪8种、奇枪3种、兵丁鸟枪1种。虽然看着眼花缭乱,但是大多数都是御制火枪和管用火枪,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还是兵丁鸟枪。这种火绳枪工艺技术传承自明朝,除了枪管加长一些,枪口下加个交叉架外,其余没有任何改进,火药装量还是3钱,弹丸1钱。这种枪制作也相当粗糙,有的枪口径大小不一,影响使用效果。

到雍正年间,三眼铳等火门枪已经全部淘汰,全国军队统一装备火绳枪。为了便于区分部队,当时清廷规定,满、蒙八旗枪托染成黄色,汉军八旗染成黑色,普通绿营兵染成红色。新枪,质量好的优先装备满蒙八旗兵,绿营兵使用得最差。与全火器化的西方各国军队不同,清军是冷热兵器混用,清廷规定内陆部队火器占40%,沿海边疆部队火器占50%左右。

从清代中期开始,政治腐败加深,制度落后,造成军队武备松弛。枪支采用作坊式制作,不仅质量差,产能也不足,其结果是清军火枪使用年代久远,而且保养也不利。以致道光年间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下令普查全国各地八旗兵火枪情况时,吃惊地发现一些驻防黑龙江八旗兵所使用的火枪竟然是雍正初年产的,已经使用达110多年没有更换,八旗兵都这样,更何况装备最低下的绿营兵了。

清朝末期军备这种情形,在面对入侵列强的坚船利炮时,清军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

推荐内容